林尊琪,1942 年 11 月 1 日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2018 年 12 月 21 日,这位在激光领域光芒璀璨的巨星陨落,享年 76 岁。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领域的杰出开拓者,以其非凡的智慧、坚毅的精神和对科研事业的赤诚,为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林尊琪出生于潮阳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尽管家境并非大富大贵,但父母对教育极为重视,给予了他良好的启蒙。幼年的林尊琪就展现出对周围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新奇事物总是刨根问底。在学校里,他是那个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又沉浸在书籍知识海洋中的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总能快速掌握复杂的原理,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这份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天赋,为他日后踏上科研之路埋下了伏笔。
1960 年,林尊琪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当时的清华大学汇聚了众多学术大师,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林尊琪如鱼得水。在大学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每天早早前往图书馆占座,查阅各类前沿学术资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钻研实验操作与数据。他对核物理、光学等课程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满足于课本知识,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和科研项目,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新兴的激光技术,瞬间被这一领域的无限可能所吸引,从此与激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林尊琪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初入研究所,他就参与到了一项重要的激光技术研究项目中。当时,我国在激光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落后,设备简陋。但林尊琪毫无怨言,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开始,一步步摸索,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他常常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反复进行实验,直至深夜。通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激光技术的理解也越发深入。
20 世纪 70 年代,林尊琪开始关注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高功率激光在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该技术在当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激光能量的高效输出、光束质量的控制等。林尊琪带领团队,毅然投身到高功率激光技术的攻关中。他们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实验设备时常出现故障,研究资料匮乏,国外对相关技术严密封锁。但林尊琪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团队从理论研究入手,对高功率激光的产生、传输、放大等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
在实验研究方面,林尊琪亲力亲为,带领团队对实验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数天,只为了能获得更准确的实验数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突破了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多项关键难题,实现了激光能量的高效输出和光束质量的有效控制。他们研制出的高功率激光装置,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果在国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80 年代,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成为了国际研究的热点。林尊琪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他带领团队迅速调整研究方向,开展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的研究。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该领域的研究难度极高,需要综合运用激光技术、光学技术、等离子体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林尊琪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跨学科研究。他们从激光驱动器的总体设计入手,对激光器的结构、光学元件、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在研究过程中,林尊琪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他经常组织学术研讨会,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攻克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台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高功率激光驱动器 ——“神光 -Ⅰ” 装置。“神光 -Ⅰ” 装置的建成,使我国在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此后,林尊琪带领团队不断对 “神光” 系列装置进行升级和改进,“神光 -Ⅱ”“神光 -Ⅲ” 等装置相继问世,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1991 年,林尊琪因其在激光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和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激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当选院士后,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科研人才,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激光领域科研人才茁壮成长,成为推动我国激光技术发展的新生力量。
林尊琪不仅在科研上成果丰硕,还积极参与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活动。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领导职务,在他的领导下,研究所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氛围更加浓厚。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为促进国内激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推动国内激光技术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生活中,林尊琪为人低调、谦逊。他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不炫耀,对待同事和学生总是和蔼可亲。他关心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2018 年 12 月 21 日,林尊琪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科研事业。他的离去,是我国激光领域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科研成果、严谨的科研精神以及对人才的悉心培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国激光技术发展的道路。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科技的腾飞而努力拼搏。无论是在艰苦的科研攻坚岁月,还是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舞台上,林尊琪都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成为了我国科技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