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辛世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辛世文
辛世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像 广东湛江市雷州人物
辛世文,1942年9月15日出生于广东湛江,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及农业科技研究所主任,善衡书院创院院长,荣休生物讲座教授。
1966年辛世文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学士学位;1970年获得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80年至1987年在美国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及分子生物部门主任;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植物分子生理系工作;199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2000年担任香港政府教育研究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院长。
辛世文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1980年他成功克隆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及发现植物基因插入序列。
辛世文(1942年9月15日- ),一位从广东湛江雷州走出来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巨匠,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非凡的科研毅力、深邃的学术眼光,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广袤天地中,踏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创新之路,为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 。

辛世文出生于广东湛江赤坎区,原籍雷州市附城镇芙蓉村。童年时,他在赤坎新华路附近学校开启求学生涯,彼时家境贫寒,全家依靠父亲小本生意艰难维生,饥饿常伴求学之路。为谋生计,父亲前往香港打拼,8岁的辛世文与弟弟随母亲奔赴香港投靠父亲。即便在香港,生活依旧窘迫,因无力按时缴纳学费,辛世文时常只能站在教室窗外旁听课程,但他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坚毅意志,在艰苦逆境中坚持完成了中小学学业 。

完成基础教育后,辛世文凭借自身努力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开启大学生活。在香港中文大学期间,他对生物学展现出浓厚兴趣,凭借扎实的知识积累与勤奋的学习态度,于1966年顺利获得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选择投身教育事业,在中学任教一年。然而,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继续深造,1967年,他进入香港大学,专注于植物生物化学专业学习,潜心钻研,最终在1970年斩获理学硕士学位 。

为追求更前沿的学术知识,辛世文毅然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主校)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投身植物生物化学专业的深入研究。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1974年,他成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辛世文选择留校工作,担任研究助理、博士后和助理研究教授等职位,开启了他在科研领域的漫漫征程 。

1980年,辛世文迎来了科研生涯的重大突破。在美国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深入巴西热带雨林,采集到富含甲硫氨酸的巴西豆标本。回到美国研究室后,他全身心投入研究,成功提取并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菜豆储藏蛋白phaseolin基因,同时首次发现植物基因中含有内含子,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震惊世界。此后,他继续深耕,1989年通过基因导入技术,成功将种子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0%,这一成果成为运用生物技术提升植物必需氨基酸含量的首个成功案例 。

1988年,辛世文与研究组成员携手,成功克隆出与Bt toxin有着不同抗虫机制的基因Arcelin,为植物分子育种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抗虫基因,极大推动了植物抗虫害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在利用巴西豆蛋白基因提高植物甲硫氨基酸含量并应用于大豆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转基因食物的致敏风险,这一发现引发全球对转基因食物致敏问题的高度关注,直接推动了转基因食物致敏性测试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确立 。

在海外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后,辛世文于1996年回到亚洲,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在这里,他积极推动科研项目开展,主持香港首个科学卓越领域项目,带领一支由20个实验室组成的科研队伍,成功获选为香港特区政府首个科学卓越学科领域,并获得五年3800万港元资助。之后,该团队又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支持,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 。

辛世文不仅专注于基础科研,还极为重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与转化。他致力于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改良水稻品质与产量,并研发种子作为高效生物反应器。其团队开展的研究项目涵盖碳四杂交水稻、种子生物反应器,以及获盖茨基金会资助的高赖氨酸水稻等多个领域,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与营养问题贡献力量 。

在科研之余,辛世文积极投身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自1980年起,他便应邀担任中国国家蔬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顾问和客座教授,后成为该中心蔬菜种质课题副主任。1990年后,他先后在国内多所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担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科技顾问等职务。他积极推动与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双边或多边分子生物工程技术合作研究 。

1992年,辛世文代表夏威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中国北京蔬菜中心合作开展的高赖氨酸蛋白改进谷物营养课题研究取得成功,三方共同获得一项美国专利。1998年,他与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合作,建立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学术交流,共同培养研究生。随后,他又与袁隆平院士、陈章良和常镇汝教授联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科学资助基金,开展水稻和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1999年,他再次携手袁隆平院士,运用分子遗传技术开展杂交水稻品质改良和利用分子标志技术改进水稻形态、增强抗病能力的研究 。

在人才培养方面,辛世文不遗余力。他经常受邀前往各地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前沿研究成果。2013年4月,他在华南植物园作《科海拾贝——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的学术报告;2017年5月,访问扬州大学期间,为师生带来《科学研究的动力与创新源头》和《书院制度与学生全人教育》的报告;2018年5月,在湖南农业大学作《高效种子生物反应器的基因工程》讲座;同年6月,在山西大学作《Engineering plant seeds as an efficient bioreactor》专题学术报告 。

2003年,凭借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辛世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多年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2009年,他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院长,在教育管理领域继续发光发热,推动书院制度发展,注重学生全人教育培养 。

辛世文,这位从雷州走向世界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以其在科研领域的累累硕果、在学术交流中的积极推动、在人才培养上的倾尽全力,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在探索农业生物技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上一篇:陈巧珠下一篇:徐益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落马官员
原吉林省委书记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
原河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的集团创始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代跳水技术之父
朝鲜第二代最高领导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
清代官吏
现代跳水技术之父
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
广东省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数学家、科学家、语言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