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麟[公元1936年-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像 河北唐山市滦南县人物 核潜艇研究的卓越巨匠、科研创新的无畏先锋、国防事业的坚定捍卫者 —— 张金麟,1936 年 10 月 16 日出生于河北唐山市滦南县。滦南这片土地,虽质朴无华,却赋予了张金麟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其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他以满腔热忱与卓越智慧,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张金麟自幼便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反而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质。在学校里,他仿佛一块海绵,尽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无论是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还是错综复杂的物理原理,他都能轻松掌握,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对知识的热爱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引领着张金麟不断探索前行。1955 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涡轮机专业,就此踏上了追逐科学梦想的征程。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张金麟如鱼得水。大学期间,他沉浸于专业知识的海洋,从基础的机械原理到复杂的动力系统设计,每一门课程他都深入钻研,力求做到融会贯通。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学术问题;课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进行实验操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他的努力与才华很快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在师长的指导与鼓励下,张金麟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还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为日后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960 年,张金麟大学毕业,随后开启了他在科研领域的奋斗之路。他先后在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第七研究院 715 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前身)、第七研究院 719 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张金麟始终保持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1961 年至 1966 年期间,他辗转于海军大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铁道干校、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等地开展研究工作。每到一处,他都积极投入,深入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1974 年 4 月,张金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身份的转变让他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深的使命感。他深知,自己所从事的核潜艇研究工作,对于国家的国防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科研工作中,张金麟始终坚守岗位,心无旁骛,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核潜艇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中。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达到满功率的实验,以及水下全航满功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和严苛的实验条件,张金麟毫不退缩。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解决了诸多技术瓶颈,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成功研制贡献了关键力量。 1992 年,张金麟担任七一九研究所所长,即便行政事务繁忙,他也从未放下对科研工作的关注。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科研实力显著提升。1996 年,时年 60 岁的张金麟迎来了人生中又一重大挑战 —— 主持 094 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这一任务艰巨而紧迫,技术难度极高。然而,张金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在研制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材料、工艺、设计等多方面的难题,但张金麟始终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他亲自参与每一次技术研讨,对每一个方案都进行反复论证和优化。最终,他们成功开创了中国装备产品研制事业的多个 “第一次”,为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发展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除了在核潜艇研制领域的卓越成就,张金麟还积极参与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他曾跟随彭士禄参与广东核电建设,在团队考察过程中,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共同决定将厂址从大鹏湾换到大亚湾。这一决策对于广东核电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展现了张金麟在核电领域的专业眼光和战略思维。 张金麟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1992 年,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5 年,成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200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湖北省 “五一” 劳动奖章;2008 年,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 “船舶设计大师” 称号;2016 年,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为国家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褒奖。 张金麟不仅自己在科研上硕果累累,还十分注重培养科研人才。在工作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他关心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培养出了一大批核潜艇研制领军人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3 年 1 月 9 日,张金麟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 87 岁。他的离去是中国核潜艇研制领域乃至整个科研界的重大损失。然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卓越科研成果,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张金麟的一生,是为国家国防事业和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精神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成为了科研工作者们的楷模。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张金麟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为捍卫国家的安全与尊严,不懈努力,奋勇前行。在滦南的历史记忆中,张金麟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