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庆(1900年8月10日—1977年10月21日),上海人,内燃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德庆1923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机械系;1926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29年—1931年任上海兵工厂工程师、炮弹厂主任;1932年—1935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工程师、戚墅堰电厂机务课长;1935年—1936年任浙江大学机械系副教授;1942年—1945年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特种车辆修造厂代总工程师;1946年—1947年任浙江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1952年—1977年任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汽车实验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12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所长;1977年10月21日逝世于长春,享年77岁。
人物生平
1900年8月10日,张德庆出生于江苏宝山(今上海吴淞)。
1919年—1923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923年—1925年,任汉冶萍公司大冶铁矿技术秘书。
1925年—1926年,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后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926年—1927年,任美国西屋公司实习生。
1927年—1929年,任德国西门子总厂练习工程师。
1929年—1931年,任上海兵工厂工程师、炮弹厂主任。
1932年,任中国白铁制造公司工程师。
1932年—1935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工程师、戚墅堰电厂机务课长。
1935年—1936年,任浙江大学机械系副教授。
1936年—1942年,任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工程师、株州总厂副厂长。
1942年—1945年,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特种车辆修造厂代总工程师。
1945年—1946年,任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总工程师。
1946年—1947年,任浙江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
1947年—1948年,任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会工程师、技术组长、修造厂厂长。
1948年—1949年,任上海德士古煤油公司机械工程师。
1949年—1952年,任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总工程师兼、务处长。
1952年—1977年,任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汽车实验室主任。
1952年9月,任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汽车实验室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4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所长。
1957年12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所长。
1977年10月21日,逝世于长春,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德庆设计制造了第五式综合白煤炉,成功研制“代用机油”、刹车油,成功研制平地用煤气车,为中国节约了资源;主持领导了高原美汽车探索试验、液化石油气作汽车燃料研究、天然气作汽车燃料研究压缩焦炉煤气作汽车燃料研究、大庆原油、渣油作汽车燃料研究等;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1977年10月,张德庆编著的论著有《内燃机整机振动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神经网络在内燃机整机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柴油引擎改用煤气之概略》《公交汽油车改用煤气的问题》《汽车拖拉机仪表》等。
人才培养
编著教材
张德庆在重庆国立交通大学任教期间,编写了《工具机之构造》《冶金原理》等教材。
综合培养
张德庆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汽车科研机构,他开展实验研究,翻译图纸资料,和同事组织开设《汽车构造》《汽车试验》《俄语》《德语》等课程,组建图书室。组织技术干部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并参于部中专教学大纲审定。在他的参与组织下,新建了发动机、油料、金属材料等实验室,为汽车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