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禹[公元1900年-1981年,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四川成都市新津区人物 刘绍禹(1900—1981),名怀锐,四川新津人。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1914年,从成属联中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毕业后被派送美国格锐乃耳大学学习教育学,第二年转进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同年 11月,回国担任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1930年,创办《现代教育》,并几度担任四川大学教育系主任。193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考察研究,回国后创建了西南唯一的心理实验室。建国后,刘绍禹担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任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院长。1963 年,筹建四川省心理学会,任理事长。曾当选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全国心理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和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 刘绍禹:矢志教育,丹心报国的心理学先驱 刘绍禹自幼深受父亲热心办学、培育乡民子弟善行的熏陶,自小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潜心钻研学问,传承文明薪火。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求学时,他在作文《弭兵论》中深刻写道:“当前中国最紧迫的问题是富国强兵,只有改变贫弱的状态,才能不受列强欺凌……”此文见解独到、立意深远,老师阅后赞叹不已,不仅将其在全班传阅,更欣喜地称赞刘绍禹为“少年英雄”。
1914年,刘绍禹凭借优异成绩从成属联中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毕业后,他获派送美国格锐乃耳大学攻读教育学,次年转入芝加哥大学,专注于心理学学习。1926年,刘绍禹顺利取得学士学位,并于不久后进入该校研究院,投身比较心理学研究。1929年,他以论文《年龄与学习的关系》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彼时,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对这位聪慧勤奋的中国学生极为赏识,力劝他留美继续深造,以取得更高的科研成就。然而,刘绍禹坚定地回应:“我的祖国科学文化比较落后,更需要我这样的留学生回国去传授心理学。”同年11月,他怀着赤诚的报国之心毅然回到祖国。
归国后,刘绍禹立即担任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将原教育哲学系改建为教育心理学系,开创了四川心理学教研工作的先河。教学过程中,他亲自整理资料、编写教材,开设心理学、统计学等课程,并善于结合实践,讲解深入浅出,深受师生赞誉。1930年,刘绍禹创办《现代教育》杂志,并多次出任四川大学教育系主任。1936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考察研究。回国后,刘绍禹创建了西南地区首个心理实验室,为西南地区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刘绍禹出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精心管理院系事务,成效显著。1956年,刘绍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任四川师范学院院长。1963年,他牵头筹建四川省心理学会,并担任理事长一职。
在学术研究方面,刘绍禹发表了《中藏关系之后顾前瞻》《民元来西康政局之锐变》《西康图书馆整理计划》等文章,其中《西康教育史之述略》详细梳理了川西普通教育的发展脉络,是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川西教育史的重要文献。
刘绍禹一生致力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学术领域,他主张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心理学研究,积极推动学术交流,秉持百家争鸣的理念,从教学实践和科学实验出发,客观介绍心理学各派理论。他曾言:“……舍已为群,为大我而牺牲小我者,时无分古今,地无分中外,莫不认为是社会中的贤杰。”
从教五十余载,刘绍禹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凭借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曾连续当选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如全国心理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等。1981年3月,刘绍禹因长期操劳过度,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1岁。临终前,他叮嘱家人丧事从简,并留下绝句:“别世明知万事空,但憾祖国仍贫穷,‘四化'宏图实现日,喜讯毋忘告乃翁。”,字里行间尽显对祖国发展的深切期盼与拳拳爱国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