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祖籍安徽舒城县三河镇(今合肥肥西县)。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 ,抗战名将。 孙立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前往英、德、法、日等国考察军事。1928年回国后,历任党务学校军训队长、中央政治学校训练班主任、财政部税务警察总团第四团团长等职。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力挫日军,身负重伤。1938年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42年第一次缅战时任新三十八师师长,取得仁安羌大捷 。缅北滇西战役开始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抗战胜利后,率部赴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后参加内战,任东北绥靖副司令官,因作战不利被调离东北。后任东南军政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起任台当局“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致力于推进军队现代化。翌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后改任“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因“孙立人案”被撤职软禁于台中近33年。1988年获得言论及行动自由,1990年病逝,享年90岁。台湾“监察院”于1988年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到2014年更间接为其平反。 其言论被整理为《孙立人言论选集》。 孙立人训练军队,自成一套,被称为“孙氏操典”。他在指挥远征军作战期间,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人 [5],被认为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的隆美尔”的美称。其施行于军队的作风,为不少将领所效法。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安徽庐江人,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也是中国抗日名将,有“丛林之狐”“东方的隆美尔”等美称。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孙立人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孙熙泽是清光绪甲午年间举人,在山东等地任官职,民国时期也担任过安徽省督察署署长等职,还曾是段祺瑞皖系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文职人员,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北平中华大学的校长。 孙立人幼年在庐江私塾学习,奠定了国文和英文基础。后随父到山东,在济南上德文学校。9岁时,他目睹山东租界德国人对华人的欺凌,这促使他日后走上军事道路。辛亥革命期间,他在烟台、青岛的高等小学就读。 1914年,孙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进入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他热衷体育,担任学校篮球队长。1921年6月,他作为中国篮球队主力队员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击败日本和菲律宾,为中国队夺得冠军。1923年,孙立人从清华学校毕业,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后以官费生身份赴美留学。 留学与回国初期 孙立人起初遵从父亲意愿,进入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主修土木工程,1925年毕业获得工程学士学位。但他内心渴望从军,随后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深造,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成为校友。1927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前往英、德、法、日等国考察军事,进一步丰富军事知识。 1928年,孙立人回国。他拒绝了父亲借助关系为他谋取高职,坚持从基层做起,最初被分配到国民党军队中任下士,后调到中央党务学校担任军训队长。因表现出色,他先后晋升为少校连长、中校营副和中校营长。1930年,经好友齐学启邀请,他加入宪警教导总队,任上校第一大队长。后因打了克扣士兵饷款的军需官员,与教导总队长关系恶化。同年,因德国顾问推荐,调任蒋介石侍卫总队上校副总队长。1931年,经宋子文介绍,他调回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副总队长,不久又回到中央政治学校担任训练班主任。 税警总团时期 1932年,宋子文设立财政部税务警察总团,孙立人因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且英语流利,受宋子文青睐,被调至税警总团,任第四团上校团长。 孙立人在税警总团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他对官兵招募提出严格条件,采用考试筛选。同时,将中国传统军事教育方法与美国军校教学方式相结合,制定了“孙氏操典”,强调严格的文化、学科、术科训练,注重体能和战术综合训练。经其训练,税警第四团战斗力大增。1933年,税警总队部分单位到江西“剿共”,孙立人的第四团在射击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7人进入前10名。 抗日战争时期 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孙立人所在税警总团以第八军番号参战。9月28日,孙立人接任支队司令,率部驻守苏州河畔。10月8日,接受胡宗南指挥,在大场、蕴藻浜一带抗击日军。他两次亲自率预备队增援阵地,击退日军。此役中,第四团虽损失惨重,但孙立人指挥有方,表现突出,其部队受到宋子文等称赞。10月中旬,孙立人升任第二支队少将支队长,兼任第四团团长。27日清晨,日军偷渡苏州河南岸,孙立人亲自前往一线指挥,带领士兵炸毁日军橡皮舟浮桥,歼灭潜伏日军。11月3日,日军再次偷渡,孙立人部激战8小时将其击退,但孙立人在当晚破坏浮桥时,全身被炸伤13处,昏迷三昼夜,后被送往香港治疗。 武汉保卫战与税警总团重组:1938年2月,孙立人伤愈后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立下战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他奉命赴长沙重组税警总团,并担任总团长。经过两年严格训练,他将缉私总队从三团残兵新兵逐步扩张至六个团规模。 入缅作战:1941年12月,孙立人任新编第三十八师少将师长。1942年4月,他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星夜驰援。18日,他亲自指挥战斗,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7千英缅军及500余被俘人员,仁安羌之战轰动全球。 1942年8月,新38师与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为新1军,孙立人任新38师师长。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率新38师扑向胡康河谷,先后占领新平洋、于邦、太白加等。1944年3月,与廖耀湘新22师夹击攻克孟关,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随后,新38师向孟拱河谷进攻,113团迂回至坚布山后方,协助攻克天险。 后来,孙立人升任新1军中将军长,率部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芒友,打通滇缅公路。3月,孙立人指挥新1军先后攻占腊戍、南图等地,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新1军与新6军被调往东北进行内战。初期,孙立人凭借优势武力取得一些战果,但因与杜聿明不和,1947年8月,蒋介石将其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从新一军调去数百名干部,在台湾训练新兵。1948年10月,选定台湾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 台湾时期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孙立人曾被委以“台湾防卫司令”等要职。然而,1955年,他因被构陷“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遭监管侦讯,随后被革职软禁,长达33年之久。1988年3月,孙立人结束软禁生活。1990年,年近90岁的孙立人病逝于台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的案件是冤案,间接为孙立人平反。 孙立人自入军旅,致力于将所学军事知识运用到部队建设中,其创建的“孙氏操典”训练法成效显著,打造出了一支精良部队。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特别是两次入缅作战,歼灭大量日军,为抗击日本侵略、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抗战史上的杰出将领之一。 孙立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将领,其军事生涯中在抗日战场上有突出表现,以下是对他主要战绩的详细介绍: 缅甸战场:仁安羌大捷扬威国际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孙立人时任新38师师长。 仁安羌解围战(1942年4月):日军包围英军第1师及英缅军一部于仁安羌,孙立人率新38师113团星夜驰援。他以不足千人兵力,突破日军重兵防御,激战两昼夜,歼敌1200余人,成功解救被围的7000余名英军及记者、传教士等,还夺回被日军掳走的数百辆辎重车辆。此役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首个大胜仗,孙立人因出色指挥扬名国际,获英国“帝国司令”勋章,新38师也成为远征军的王牌部队。 缅北反攻:打通中印公路的核心力量 1943年,孙立人升任新1军军长,率部参加缅北反攻战役,是打通中印公路(后称“史迪威公路”)的主力。 胡康河谷战役(1943年10月-1944年3月):胡康河谷被日军称为“无法攻克的天险”,孙立人指挥新1军与日军第18师团(号称“丛林战之王”)展开拉锯。他采取“步炮协同、分割包围”战术,在太白家、孟关等地重创日军,歼敌5000余人,收复胡康河谷,打开缅北反攻的缺口。 孟拱河谷战役(1944年5月-8月):孙立人率部与新6军协同,攻克缅北重镇孟拱。他以奇袭战术切断日军补给线,在雨季丛林中激战三个月,歼敌1.2万余人,收复孟拱,打通了通往密支那的交通线。 密支那攻坚战(1944年5月-8月):新1军与美军突击队联手进攻缅北交通枢纽密支那。孙立人指挥部队采取“逐屋争夺、分割歼灭”策略,经过80余天苦战,收复密支那,日军第18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此役后,中印公路全线贯通,极大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补给线。 缅北作战中的战术特点与战绩总结 丛林战能力突出:孙立人部队注重丛林作战训练,擅长在复杂地形中实施机动穿插,利用火力优势(如美式装备)与日军周旋,打破了日军“丛林无敌”的神话。 歼敌数量显著:据统计,在缅北反攻中,新1军共歼灭日军3.3万余人,占中国远征军歼敌总数的一半以上,自身伤亡仅1.7万人,以少胜多的战例多次出现。 国际合作典范:孙立人与盟军(如英军、美军)协同作战,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视野,其战绩被写入盟军战史,提升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国内战场:从淞沪到武汉的抗日足迹 在赴缅作战前,孙立人也曾在国内抗日战场服役: 淞沪会战(1937年):时任税警总团第2支队司令,率部在蕴藻浜、大场等地抗击日军,因阵地被日军炮火摧毁而负伤。 武汉会战(1938年):率部防守武汉外围,在金牛镇、保安等地与日军激战,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历史评价与争议 孙立人的抗日战绩得到广泛认可,其在缅北战场的表现被视为中国军队在境外作战的经典范例。不过,其人生后期因政治因素经历波折,相关历史评价在不同语境下存在差异,但作为抗日将领,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