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军事奇才,兵家圣手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有着“卓越的军事 strategist”“复仇的智者”“《孙膑兵法》的著者”等标签。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膑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具体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自幼便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家族军事传统的熏陶下,打下了坚实的军事理论基础。 早年,孙膑与庞涓一同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两人同窗期间,庞涓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却又嫉妒孙膑的才华。后来,庞涓提前下山,前往魏国谋求发展。凭借自身的才能,庞涓很快得到魏惠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然而,庞涓深知孙膑的能力在自己之上,担心孙膑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心生歹念,设计陷害孙膑。他派人将孙膑骗至魏国,然后捏造罪名,对孙膑施以膑刑(砍去双脚膝盖骨)和黥刑(在脸上刺字),企图让孙膑从此埋没于世,无法施展才华。 遭受残酷刑罚后的孙膑并未一蹶不振,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军事的执着信念,决心复仇并证明自己的价值。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孙膑秘密回到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得知孙膑的才华后,将他收为门客,对他礼遇有加。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孙膑通过观察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他向田忌献策,以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田忌依计而行,在比赛中赢得千金。这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充分展现了孙膑的智慧和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也让他得到了齐威王的关注。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齐威王大为赞赏,任命他为军师,从此孙膑开始在齐国的军事舞台上崭露头角。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遂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孙膑深知魏军主力倾巢而出,魏国国内空虚,于是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得知后,急忙率领魏军回师救援。孙膑预料到魏军必经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于是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疲惫不堪地赶到桂陵时,齐军突然发动攻击,魏军大败,庞涓被俘(一说只是战败,并未被俘)。这一战,是孙膑军事生涯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展现了孙膑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对战争局势的精准把握。 桂陵之战后,魏国并未一蹶不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公元前342年,魏国又一次发动战争,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任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攻打魏国。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庞涓率领大军迎战齐军。孙膑深知魏军骄傲轻敌,急于求胜,于是决定利用魏军的心理,采用减灶诱敌的计策。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设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又减为三万灶。庞涓误以为齐军大量逃亡,士气低落,于是率领轻装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当魏军追到马陵(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一带)时,天色已晚。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齐军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孙膑让人将一棵大树的树皮剥去,在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命令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庞涓追到马陵,看到树上的字,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身负重伤,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马陵之战是孙膑军事生涯的又一辉煌战绩,此役不仅为孙膑报了庞涓陷害之仇,也使齐国声威大振,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孙膑也因此名震天下。 马陵之战后,孙膑的军事成就达到了顶峰,但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也明白功高震主的危险。于是,他选择功成身退,隐居起来,专心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经验整理成《孙膑兵法》。这部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在战争观、战略战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膑的一生,是充满坎坷与传奇的一生。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了一代军事奇才。他的军事思想和经典战例,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