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3源于妫姓和姚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须无,须无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并赐姓孙氏。 4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5源于荀姓:汉朝时,为避汉宣帝刘询的讳,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这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6源于冒姓: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 7源于其他赐姓、改姓: 以王侯赐姓为氏: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 避难改姓为氏:如山东郓城李氏原姓轩辕氏,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明朝中叶,安化王宗族后裔朱一元,怕受株连,变姓名为孙一元,其后裔皆称孙氏。 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羯族、契丹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孙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化改姓而来。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另有鲁布哩氏也改姓孙氏。此外,景颇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一些姓氏也汉化为孙氏。 以下是孙姓人口数量、排名及分布情况的相关信息: 人口数量:当代孙姓人口约有1940多万。 人口排名: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12位,位于徐姓之后,马姓之前。 分布情况:孙姓分布很广,尤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吉林等省为多,上述6省孙姓约占全国汉族孙姓人口58%。此外,在北京,福建安溪,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湖北监利,广东新会,云南河口、陇川,四川合江等地均有族人分布。 以下是孙姓的二十大名人: 古代名人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被尊为“兵圣”,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武后代,著有《孙膑兵法》,其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继承父兄基业,据有江东,建立吴国,与魏、蜀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尊为“药王”,著有《千金方》,对中国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 孙过庭: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书谱》,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 孙洙:北宋官员、词人,编有《唐诗三百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播和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孙承宗:明朝末年军事家、教育家,曾修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击退清军进攻。 近现代名人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孙科:孙中山之子,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等职,在民国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孙传芳: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曾统治东南五省,在军阀混战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孙连仲:抗日名将,在台儿庄战役等战斗中表现英勇,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重要贡献。 孙冶方: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等重要理论。 孙犁:现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孙慎:中国著名音乐家,曾参与创作许多抗日救亡歌曲,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孙叔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哲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哲学人才。 孙晓村: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积极参与民主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孙大光:中国地质学家、矿产资源勘查专家,为中国地质事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孙钧: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力学家,在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成果丰硕。 孙继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孙春兰:曾任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