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孙文(孙中山)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文(孙中山)

孙中山(1866 年 11 月 12 日 - 1925 年 3 月 12 日),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他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1866 年 11 月 12 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代为农,幼年时,全家 7 口人居住在简陋泥瓦屋内,靠租种两亩半田维持生计。父亲孙达成是佃耕农,兼做村中更夫。因家境困苦,母亲杨氏、姐姐孙妙茜都参与农业劳动,孙中山从小也要参与其中,10 岁才得进入私塾读书。兄长孙眉 15 岁到邻乡地主家做长工,1871 年随舅父远赴檀香山谋生,后成为当地农场主,家境才有所改善。
1879 年 6 月,孙中山随母亲经澳门抵达檀香山。起初在哥哥孙眉的商店当店员,他勤奋学习,很快学会记账、珠算及当地语言。孙眉见其聪明刻苦,放弃让他经商的打算。同年 9 月,孙中山进入英基督教监理会创办的意奥兰尼学校,接受系统的资本主义教育,三年初中学习后,又考入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奥阿厚书院学习高中课程。几年学习开阔了他的胸怀与眼界,丰富了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他萌生出改造中国,使其走上文明发达道路的想法。但孙眉担心孙中山接受的基督教思想违背中国旧有宗教信仰,便停止了他的学业,送其回国。
1883 年 7 月,孙中山从夏威夷启程回国,途经香港返回家乡。返乡途中,他目睹清吏腐败,深感不满。回到家乡后,因毁坏村庙神像,为豪绅地主不容,同年冬出走香港。在香港,他先进入英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读书,年底正式加入基督教。1884 年 4 月 15 日,转入香港殖民当局创办的中央书院。1883 年至 1886 年,孙中山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历史、文学及中国诸子百家,因知识面广,在同学中赢得 “通天晓” 的绰号。1885 年 5 月 26 日,19 岁的孙中山奉父母之命,与同县商人卢耀显之女卢慕贞结婚。1883 年 12 月至 1885 年 3 月的中法战争,以及 1885 年 6 月 9 日清政府与法国签署的丧权辱国的《中法会定安南条例》,进一步激发了孙中山的爱国热忱,增强了他改革现状的思想和勇气。孙中山认为学医可保障国民健康,使国家强盛,结束中学学习后,决定学习医科。
1886 年夏,20 岁的孙中山进入美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医科。因对南华医学堂教学质量不满,1887 年 1 月转入香港雅丽氏医院的西医书院。在西医书院的五年,孙中山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广泛研读西方国家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物理学和农学,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学习期间,他关心政治问题,课余写论文投送到香港教会报纸和上海《万国公报》等报刊,阐述对改善中国政治局势的见解。这几年,他结识了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一批有救国愿望的志同道合之人,其中与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三人同住香港,交往密切,当时革命尚未兴起,人们听到他们的革命性言论,认为大逆不道,称他们四人为 “四大寇” 。1892 年 7 月 23 日,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成绩毕业,获得 “第一名毕业执照” 和 “医学硕士学位”,结束了 14 年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求学生涯,这也是他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结束学生生活后,1892 年 9 月,孙中山受聘于澳门镜湖医院担任西医师,12 月开办自己的诊所单独行医。但受葡萄牙籍医生排挤,不久离开澳门到广州行医,在广州西关开设东西药局,并在广州城内和香山开设分部。凭借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两三个月便成为当地名医。然而,清政府日益黑暗的统治,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情景,让孙中山认识到 “医国” 比 “医人” 更重要、更迫切。他 “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多方联络、广交朋友,开展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期间又结识左斗山、王质甫、魏友琴、程璧光、程奎光等具有爱国思想的新朋友,他们常一起谈论时政,谋求救国方法。
1894 年 6 月,孙中山费尽周折向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上了一封 8000 余字的《上李鸿章书》,希望当面陈述自己谋求民富国强的建议。书中主张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为楷模,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工农业生产,使工商业摆脱封建束缚,改革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但李鸿章以 “军务匆忙” 为由,对孙中山的上书未予理睬,也未接见他。随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让孙中山认清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坚定了革命决心,毅然走上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道路。
1894 年秋,孙中山从上海前往檀香山联络当地华侨,筹备组织革命团体。同年 11 月 24 日,孙中山动员 20 多名华侨,在何宽寓所举行兴中会成立会议。会上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举行秘密宣誓仪式,誓词为 “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 。会上选出刘祥、何宽为檀香山兴中会正副主席,程蔚南、许直臣为正副文案,黄华恢为管库,李昌、郑金等 8 人为值理。其后,在檀香山的茄荷蕾埠和百衣分别建立分会。1895 年 1 月,孙中山归国,抵达香港后,召集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杨鹤龄等人联络各地同志,扩大兴中会。2 月 21 日,香港兴中会总部在中环士丹顿街成立,通过新章程,原香港辅仁文社领导人杨衢云也加入香港兴中会。之后,孙中山等人又在广州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
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与杨衢云等人筹备广州起义。经过半年筹备,定于 1895 年 10 月 26 日举行。期间,他们积极活动,购买 600 枝新式手枪,联络并组织广东各地的防营、水师及会党等,先后建立数十处秘密机关。起义前夜,各地起义军首领集中到总部等候命令。但事情泄密,两广总督谭钟麟加强广州防卫并大肆搜捕起义人员,从香港运送的枪支也被海关查出扣留,广州起义尚未发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及会党领袖朱贵全被捕后英勇就义,另有 40 余人被捕入狱。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躲过清政府盘查,于 10 月 29 日抵达香港。因香港当局应清政府请求禁止孙中山等人入境,他与陈少白、郑士良东渡日本。在日本,孙中山联络华侨,于 11 月中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断发辫改服装,以示革命决心。之后,他只身前往檀香山继续革命活动。1896 年,孙中山从美国旧金山前往英国伦敦时,不慎被诱骗囚禁于清驻英使馆,幸得业师康黎和孟生等奔走营救才脱险。获释后不久,孙中山撰写《伦敦被难记》一文,宣传革命,揭露清廷阴谋,扩大了兴中会的影响力。居留伦敦期间,他研究并创立了 “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学说。
1905 年 8 月,孙中山同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政纲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2 月 13 日,孙中山被迫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1913 年 3 月,因宋教仁被刺,孙中山筹划起兵讨袁,旋即失败。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 年,因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9 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 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 年,因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革命陷入困境。
由于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列宁的帮助,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 年 1 月,孙中山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 11 月,孙中山受冯玉祥之邀北上讨论国事。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 59 岁。1929 年 6 月 1 日,按照孙中山生前遗愿,其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墓地,称为 “中山陵” 。
孙中山著述颇丰,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遗著编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文选集》等。他的一生,领导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改组国民党,实现首次国共合作。他领导的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社会开拓了前进道路,将自己和领导的革命与世界政局以及亚洲各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使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带有直接的世界意义。正如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尚明轩评价:“孙中山既是中国的世纪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岑浩辉下一篇:钟工宇
落马官员
战国时期军事奇才,兵家圣手
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贵州省委原书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央政治局委员
矢志不渝的革命实干家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原湖南省省委书记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祖母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民国陆军中将
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近代上海著名茶叶商人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