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翦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渭南)人,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秦统一六国的具体实施者。也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王翦自幼习兵略,为将持重,老谋深算。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率兵攻赵,攻克九城,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再次率兵攻打赵国,赵王投降。二十一年(前226年),率兵攻下燕国都城,燕王逃往辽东郡。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击败楚将项燕,攻克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虏楚王负刍。次年,平定楚国江南地区,楚国亡。王翦善于用兵,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统一中国后,急流勇退,没有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王翦为秦国的统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作为对实现中国统一有贡献的历史人物而名传于后世。王翦还凭借军事指挥的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大秦统一征途的擎天之柱
王翦,战国末年秦国名将,以 “沉稳持重的军事家”“大秦统一的首席功臣”“深谙进退之道的智者” 等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戎马一生,指挥了多场决定秦国命运的关键战役,为秦国扫平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立下不朽功勋,堪称秦国统一征程中的中流砥柱。
王翦出生于频阳县(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具体生卒年虽已难考,但他活跃于战国末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自幼,王翦便对兵略展现出浓厚兴趣,常研读兵书战策,观察排兵布阵之法,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凭借着自身天赋与不懈努力,王翦逐渐崭露头角,投身秦国军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 236 年,秦始皇嬴政即位不久,秦国国力正盛,欲向外拓展版图。王翦奉命领兵进攻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此次出征,王翦展现出非凡的军事谋略。他深知长途奔袭、兵力分散易被各个击破,故而对军队进行精简。领兵十八天后,他下令军中俸禄在斗食以下的小官,十人中仅推选二人留在军中,其余皆回家。如此一来,留下的尽是精锐之士,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凭借这支部队,王翦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九座城邑,初露军事锋芒,令赵国上下为之震动,也为秦国在与赵国的长期对抗中赢得先机,在秦国朝堂中树立起威望。
公元前 229 年,秦国再度将目标对准赵国,王翦奉命挂帅出征。赵国派出名将李牧领军抵御,李牧久经沙场,曾多次击败秦军,军事才能卓越,双方军队就此陷入长达一年多的僵持。王翦深知,正面强攻李牧率领的赵军,难以轻易取胜,于是决定施展反间计。他暗中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贿赂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郭开本就贪婪成性,在重金诱惑下,在赵王面前进谗言,诬陷李牧意图谋反。赵王昏庸,竟信以为真,下令处死李牧。李牧死后,赵军军心大乱,王翦抓住时机,发起猛烈进攻,迅速攻破赵国都城,俘虏赵王迁,赵国宣告灭亡。此役不仅让秦国消除了一个强劲对手,更极大地振奋了秦军士气,为后续统一战争注入强大动力。
赵国覆灭后,燕国太子丹深感唇亡齿寒,为挽救燕国危局,于公元前 227 年策划了荆轲刺秦事件。荆轲刺秦失败,彻底激怒秦始皇,秦始皇旋即派王翦进攻燕国。王翦率领秦军如汹涌潮水般扑向燕国,燕军根本无力抵挡,节节败退。燕王姬喜无奈之下,只得逃到辽东。王翦乘胜追击,一举平定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西南),扫除了秦国东进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使秦国势力得以进一步向东北扩张。
公元前 226 年,王翦之子王贲接过父亲的军事接力棒,先挥师进攻楚国,楚军不敌,败下阵来。随后,王贲回师转攻魏国。面对魏国坚固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王贲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挖掘河沟,引黄河之水灌城。大梁城在洪水浸泡下,城墙逐渐崩塌,魏王无奈投降,魏国就此被平定。秦国在短时间内接连攻克魏、赵、燕三国,统一大业迈出关键几步,而这背后,王翦家族的军事行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国在相继灭掉魏、赵、韩三国,迫使燕王逃亡,又多次击败楚军后,秦始皇决心一鼓作气,彻底灭掉楚国。在朝堂上,秦始皇询问众将领,若率兵攻取楚国,需多少兵力。年轻气盛的将领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并将其掳获,自觉勇猛无敌,便自信满满地回答只需二十万。秦始皇又转头询问王翦,王翦则郑重其事地表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始皇认为王翦年事已高,变得胆怯懦弱,而李信果敢勇猛,所言极是。于是,秦始皇派李信及蒙恬领兵二十万南伐楚国,王翦因意见未被采纳,借口生病,告老还乡。
李信出征初期,进展颇为顺利,他率兵攻打平与(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恬进攻寝邑(今安徽临泉县),大破楚军。李信乘胜追击,又攻陷鄢郢(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之后领兵向西挺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襄城西)会师。然而,楚军并未就此溃败,而是佯装败退,暗中集结精锐,尾随秦军。在连续紧追三天三夜后,楚军瞅准时机,发起突然袭击,大败李信军队,秦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秦始皇听闻兵败消息,怒不可遏,冷静下来后,意识到王翦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亲自乘车飞驰至频阳,当面向王翦道歉,并恳请王翦出山领兵出征。王翦起初推托自己年老多病、思绪混乱,难以胜任,但秦始皇态度坚决,诚意十足。王翦见状,提出若要自己领兵攻打楚国,必须配备六十万大军,秦始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公元前 224 年,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征,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临行前,王翦做出令人费解之举,他多次请求秦始皇赐给他大量的良田屋宅园池。秦始皇颇为疑惑,询问王翦,都即将出征,为何还担忧贫穷。王翦回答,自己身为秦始皇的将军,即便立下赫赫战功,终究也难以封侯,所以趁秦始皇信任自己之时,要为子孙置办产业。秦始皇听后,大笑不已。王翦率军到达关口后,仍不罢休,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良田。旁人都认为他此举过于贪婪,王翦却自有考量。他深知秦始皇性格粗暴且生性多疑,此次自己率领秦国几乎全部兵力出征,秦始皇难免心生猜忌。唯有通过不断请求赏赐田地住宅,让秦始皇坚信自己一心只为子孙谋家业,方能打消秦始皇的疑虑,确保自己在前线能够安心作战。
王翦抵达楚国后,楚国得知秦军倾巢而出,也倾尽国中兵力抗击秦军。王翦深知楚军士气正盛,且兵力相当,不宜贸然进攻,于是采取坚守壁垒的策略,任凭楚军如何挑战,秦军始终按兵不动。在军营中,王翦每日让士兵休息洗澡,改善伙食,与士兵同甘共苦,抚慰军心。一段时间后,王翦派人探听军中情况,得知士兵们在玩扔石头和跳远的游戏,他判断士兵们精力充沛、士气高涨,可以出战了。
此时,楚军因屡次挑衅秦军无果,士气逐渐低落,开始向东撤退。王翦敏锐地抓住这一战机,立即下令秦军全线出击,迅猛追击楚军。秦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在靳县(今安徽宿州)以南大败楚军,斩杀楚国将军项燕。楚军失去主将,顿时军心大乱,四处逃散。秦军乘胜追击,一路平定楚国境内诸多城邑。一年多后,王翦成功俘虏楚王负刍,将楚地改为郡县。紧接着,王翦继续挥师南征百越,凭借强大的军事威慑与巧妙策略,降服越族君长,设立会稽郡,使秦国的版图进一步向南方拓展。与此同时,王翦之子王贲与李信也在北方战场大显身手,成功平定燕国和齐国。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完成兼并天下的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征程中,王翦及其子王贲战功赫赫,可谓居功至伟。王翦一生征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令人赞叹。他指挥作战时,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灵活运用战术,无论是攻坚拔寨,还是长途奔袭,都能应对自如。更为难得的是,王翦深谙为臣之道,在功成名就之后,懂得急流勇退。当他攻下燕都后,便上表告老还乡;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始皇如何劝说,都坚决彻底隐退,最终得以善终。
唐朝时,为追封古代名将,王翦位列其中;宋朝时,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享奠,王翦亦在其列,且被追封镇山伯。王翦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成就留名青史,更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祖先,其家族荣耀在后世得以延续。纵观王翦的一生,他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助力秦国实现统一大业,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其事迹与智慧,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与研究。
上一篇:樗里疾下一篇:司马错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浙江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齐国发展的稳健推动者、承前启后的守成之君
魏国第二位国君
赵国君主
战国时期军事奇才,兵家圣手
姜齐末代君主
周朝开国元勋、齐国缔造者、兵家鼻祖
春秋小霸缔造者、诸侯会盟的主导者
志大才疏的扩张主义者
齐国的复国之君、艰难时局下的守成者
拨乱反正,开启燕国振兴之路的关键君主
命运多舛的傀儡君主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