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莽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王莽

王莽:传奇的改革者与新朝开创者
王莽,一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极具争议却又无法被忽视的人物。他被视为西汉末年的外戚权臣,以独特手段登上权力巅峰;同时,他也是一位壮志满怀的改革家,试图力挽狂澜拯救摇摇欲坠的西汉王朝;更是新朝的开国皇帝,虽国祚短暂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约公元前 45 年,王莽出生于西汉时期,于公元 23 年 10 月 6 日走向生命尽头,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另有祖籍为山东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说法 ,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王曼的次子。
孤弱少年 砥砺品性
西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 45 年),王莽呱呱坠地。彼时的王氏家族,在元帝、成帝时期可谓显赫至极,成为盛极一时的外戚家族。在这一家族中,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尽享荣华富贵与无上权力 。然而,命运却对王莽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的父亲王曼、兄长王永早早离世,未能封侯,这使得王莽自幼便处于孤弱的境地,无法像其他叔伯兄弟那般享受优渥的生活 。
但王莽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养成了恭俭的品性。年少的他拜沛郡人陈参为师,潜心学习《礼记》。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不仅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分,还结交了众多贤士,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与人脉。在家庭内部,王莽堪称典范。他精心服侍老母,悉心照顾寡嫂,全力抚育侄儿,对待族内叔伯尊长更是孝敬有加。如此种种行为,与那些生活奢靡、纵情酒色的王氏子弟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王莽声名远播,在家族内外赢得了诸多赞誉 。
仕途初起 崭露头角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 22 年),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王莽的大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王凤将王莽托付给王政君和成帝。凭借这一契机,王莽顺利被任命为黄门郎,就此踏入仕途。此后,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良好品性,又被提升为射声校尉 。
在官场中,王莽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与才华。当时,有名望的人纷纷对他赞赏有加,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甚至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如此举动,足见王莽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汉成帝也因此认为王莽是难得的贤能之士 。
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 16 年),王莽迎来了仕途的重大飞跃,被封为新都侯,随后又升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加侍中。此时的王莽,虽身居高位,却依旧自我节制,同时广施恩惠,积极结交宾客,大力招徕贤士。他的这些行为,使得他在朝中受到广泛推崇,在民间也得到众多文人志士的鼓吹,名声逐渐超过了他的叔伯们 。
角逐大司马 权力更迭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 8 年),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常年患病,辅佐朝政已久,身心俱疲,于是向汉成帝请求辞官。按照常理,位列九卿的淳于长,作为王政君的外甥、王莽的表兄,极有可能接任大司马一职 。
王莽自然察觉到了这一潜在威胁,他暗中展开行动,搜集淳于长的罪证。原来,淳于长娶许孊为小妻,还收取长定宫许皇后的贿赂,这些行为在当时皆属违法乱纪之事。王莽掌握这些证据后,果断告知王根。在王莽的推动下,淳于长伏法被杀 。
王莽的这一举措,不仅消除了仕途上的竞争对手,还为自己赢得了忠义正直的称赞。王根也因王莽的表现,推荐他接任自己的职位。就这样,年仅 38 岁的王莽成功出任大司马一职,站在了西汉权力的核心圈层 。
然而,权力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测。绥和二年(公元前 7 年),汉成帝突然去世,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汉哀帝继位,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家族得势,开始崛起于朝堂 。
定陶国傅太后对王莽极为不满,她难以忍受王莽之前对自己尊贵身份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王莽自知处境艰难,只得再次请求辞官。汉哀帝虽没有完全剥夺王莽的所有待遇,赐给他黄金五百斤、安车一辆、骏马四匹,但还是免了他的职,让其回府。不过,相较于其他失势官员,王莽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待 。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 5 年),傅太后、丁姬都有了尊号。丞相朱博上书皇帝,旧事重提,称王莽先前有意降低傅太后的封号,应当罢免他的爵位,收回他封邑的土地,将其降为庶民。汉哀帝念及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最终没有收回他的爵位和土地,只是命王莽离开都城,回到封地 。
回到封地的王莽,行事愈发小心谨慎,闭门不出。然而,祸不单行,他的次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婢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贵族子弟杀死婢女或许并非罕见之事,但王莽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他令王获自杀。王莽的这一行为,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赏他的公正无私,也有人对他的严苛感到震惊 。
重返朝堂 渐握大权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天空中出现日食。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日食的出现被认为是对君主的示警。于是,贤良周护、宋崇等人趁机向皇帝上奏,大力颂扬王莽的功德,暗指皇帝不应罢免王莽。汉哀帝在这种舆论压力下,最终召回王莽回朝 。
元寿二年(公元前 1 年),汉哀帝突然去世,且没有子嗣。王政君当天便驾临未央宫,迅速收取皇帝玺绶,并派遣使者飞马召王莽入宫。王莽入宫后,果断禀明王政君:“大司马高安侯董贤年纪尚轻,不合乎众人的心意,应该收缴他的印信。” 董贤听闻此消息后,自知大势已去,当天便自杀身亡 。
王政君随即下诏,选取任大司马一职的官员。群臣见状,纷纷举荐王莽接任。不过,前将军何武和后将军公孙禄相互举荐,以此表示对王莽的不满。但这并未改变大局,王政君最终还是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并与之商议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
当年七月,王莽提出封其堂弟王舜为车骑将军,同时决定迎年仅 9 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同年九月,刘衎顺利即位称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即位后,王莽开始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 。
他一方面提拔那些依附自己的官员,对反对、怨恨自己的人则毫不留情地予以诛灭。在此过程中,他培植了众多心腹,堂弟王舜、从弟王邑皆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大司徒孔光,曾辅佐过成帝、哀帝、平帝三朝皇帝,是当时著名的儒士 。
王莽深知孔光的影响力,于是刻意拉拢他,还推荐孔光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而对于朝中外戚家族以及政见不合的大臣,王莽则罗织罪名,将他们免职,甚至流放。例如,红阳侯王立是王政君的亲弟弟,常在王政君左右。王莽担心王立会开导王政君,从而掣肘自己,便以公正作天下表率为由,挟制王政君,让王立离开都城回到封地 。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 1 年),王莽巧妙利用塞外蛮夷进献的白毛雉鸡一事大做文章。他禀明王政君,用白毛雉鸡进献宗庙。白毛雉鸡在古代被视为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所得的祥瑞征兆,王莽借此天降异象为自己邀功请赏。在多次假意推辞后,他最终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不过,他没有接受增加的封地和子孙世袭的赏赐,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推行施恩布德的政策,这一举措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良好口碑 。
在赢得民心后,王莽的野心逐渐膨胀,开始谋划收揽权力、专权独断。他深知王政君厌恶政事,于是暗示大臣上奏给王政君,称皇帝年幼,政务繁杂琐碎,而王政君年事已高,故唯有封爵位的事情需上报王政君,其余事物都可由安汉公和四辅评议决断 。
王政君同意了这一建议,此后王莽每天接见官员,仔细检查他们原有的职务,严格考核安排新上任的官员。对于那些不合他心意的官员,他会毫不犹豫地罢免其官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莽的权力与日俱增,几乎与皇帝等同 。
王莽还上奏称皇帝登基三年,尚未立后,应当尽早婚娶,以免因为没有继承人导致国家危难。主管官吏上报候选皇后名册时,王莽假意推辞自己的女儿无德无貌,但王政君却认为他是出于至诚之意。元始四年(公元 4 年)四月,王莽的女儿王氏被立为汉平帝皇后,史称孝平皇后 。
同年,王莽称 “宰衡”。元始五年(公元 5 年)五月,朝廷正式加赐王莽 “九锡”。“九锡” 在古代是天子赐予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一种极高的礼遇。至此,王莽基本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
篡汉建新 托古改制
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突然生病。王莽上演了一场向天神祈祷,愿意用自己的性命代替皇帝一死的戏码。然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汉平帝的病乃是王莽于腊月大祭时在汉平帝的酒中下毒所致,不过这一说法尚未有定论 。
十二月(公元 6 年),汉平帝最终还是去世了。此时,汉元帝的子孙已无合适人选,王莽认为汉宣帝的曾孙们都已长大成人,不易控制,于是借口 “兄弟不得相为后”,选择了汉宣帝玄孙中年仅 2 岁的广戚侯的儿子刘婴 。
居摄元年(公元 6 年)三月,王莽拥立刘婴为皇太子,号称 “孺子”。然而,王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他的篡汉之举引发了诸多反抗。同年四月,安众侯刘崇和张绍率领同族人进攻宛城,试图反抗安汉公王莽的独裁统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
此后,东郡郡长翟义起义,拥立刘信为帝,自封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并通报各郡各封国王莽的罪行。翟义的起义军发展迅速,行至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已有十余万人 。
王莽迅速镇压了起义,但经此一役,他篡汉之心愈发明显。居摄元年(公元 6 年)五月,王政君下诏:王莽嗣后朝见太皇太后时,不必称 “臣”,改为自称 “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 “摄皇帝”,王莽自称 “予” 。
初始元年(公元 8 年),王莽利用 “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 的假 “符瑞”,以此为依据,正式废皇太子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新”,年号为 “始建国”,建立了新朝 。
王莽称帝后,自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托古改制。在经济方面,他于当年实行王田私属制。下诏更名天下田为 “王田”,奴婢改称为 “私属”,皆不得买卖。规定一户人家中男丁少于八人而田地超过九百亩的,需将多出来的田地分给邻里乡党。原本没有田地的人,可以按照上述制度获得田地 。这一构想旨在抑制土地兼并问题,解决农民的生存困境。但由于触动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诏令实施并不彻底,最终在始建国四年(公元 12 年)宣布废除 。
始建国二年(公元 10 年),王莽颁布五均赊贷法,后发展为六筦。五均司市师设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五均官负责掌控市场的物价以及赊贷。六筦即是国家对盐铁、山泽税和五均赊贷的垄断 。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赊贷逾期不还处罚过重等问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
币制改革是王莽经济改革中最为频繁的一项举措。居摄二年(公元 7 年),王莽改铸货币,错刀一枚值五千,契刀一枚值五百,大钱一枚值五十,和五铢钱同时流通 。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王莽延续币制改革,废除错刀、契刀及五铢钱,更改为金、银、龟、贝、钱、布,并命名为 “宝货”。但由于币种过多,导致市场混乱,很快被废除 。天凤元年(公元 14 年),王莽再一次进行币制改革。他重新审核金、银、龟、贝,增减它们的价值;废除大、小钱,改为货、布。这四次币制改革,均带有掠夺剥削的色彩,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
在政治方面,始建国四年(公元 12 年)和天凤四年(公元 17 年),王莽分别进行了两次列土分封,在全国建立了两千多个大小不等的封邑 。但在受封仪式后,王莽却以 “图簿未定” 为借口,并没有向诸侯授予国邑。这一做法使得诸侯生活困窘,甚至出现受雇替别人做工的情况,新莽政权也因此失去了公卿贵族的支持 。
天凤元年(公元 14 年),王莽参照《周礼》,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进行改革。他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爵;在中央设置四辅、四将,在三公之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置六监分掌皇宫戍卫、舆服;在地方上,令郡太守为大尹、县令长为宰;并频繁更改地名 。然而,这次官制改革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反而导致冗官现象频发,贪官污吏盛行。频繁更改地名也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引起了贵族官僚、布衣百姓的极大不满 。
在民族政策方面,始建国元年(公元 9 年),王莽以 “新匈奴单于章” 代替 “匈奴单于玺” 发给匈奴,企图将匈奴与天子的平等关系变为匈奴附庸于新莽政权 。始建国二年(公元 10 年),王莽将匈奴单于的名称改为 “降奴服于”,这一做法严重伤害了匈奴的民族感情,引起匈奴的强烈不满,导致北方边境局势紧张,战火不断 。
身死国灭 功过评说
王莽的一系列改制措施,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使得天下大乱。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各地豪强也趁机拥兵自重 。
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更始军攻入长安。在混乱的局势中,王莽被杀,新朝也随之宣告灭亡。王莽在位共 15 年,其短暂的统治就此画上句号 。
对于王莽,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篡汉的逆臣贼子,以阴谋手段夺取汉室江山,其行为违背了传统的君臣大义 。但也有人看到他试图改革的勇气与决心,在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他敢于尝试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解决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问题,虽最终失败,却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抱负 。他的币制改革、官制改革等措施,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社会治理的思考与探索 。
王莽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性。他从一个孤弱少年逐步登上权力巅峰,建立新朝并推行大规模改革,最终却身死国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但他留下的故事与影响,却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绕不开的重要篇章 。

上一篇:秦始皇下一篇:赵惠文王
中国第二大姓氏
湖北省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纵横家
国务院原副总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浙江省委原书记
开国上将
四川省委书记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大名县人物
泗洪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第六位皇帝
西汉第三位皇帝
东汉第十一位皇帝
东汉第九位皇帝
东汉第十位皇帝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西汉第八位皇帝
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