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东汉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为左小娥。 刘祜十岁便善于史书典籍,汉和帝非常喜爱并器重他,常召其入宫,赏赐冠绝诸王子。和帝崩,汉殇帝即位,邓太后临朝,以刘祜为储副。殇帝崩,邓太后立刘祜为帝,临朝称制。 刘祜即位之初,因陨石撞击而导致灾难空前,四夷各族趁机入侵,东汉岌岌可危。而邓太后夙夜勤劳,躬行节俭,救灾安民、讨平四夷,最终平定天下。 邓太后崩逝后,时年28岁的刘祜亲政, 重用皇后阎氏、嫡母耿氏、祖母宋氏三家外戚 ,晋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皇帝封爵乳母的先河。对外,派遣班勇屯兵西域,促使西域回归汉朝版图;同时采取怀柔政策,使高句丽臣服;但却枉杀征服鲜卑的猛将邓遵,致使鲜卑反叛。延光四年(125年),刘祜南巡至宛(今河南南阳)时突发急病,三月暴毙于返京途中,享年三十二岁,葬于恭陵,谥号孝安皇帝。 刘祜亲政期间虽然取得了一些外交成就,但他不能明察,倚重乳母王圣,致使王圣母女专权;又过分重用宫女,导致宫女威势凌帝 ,与宦官一同乱政; 继而听信宫女谗言,驱逐贤良的外戚邓氏、枉杀太尉杨震、废黜太子刘保, 使得“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 汉安帝刘祜:东汉衰势中的挣扎帝王 汉安帝刘祜(公元 94 年 — 公元 125 年 4 月 30 日),字虎,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 。他是东汉第六位皇帝,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汉章帝刘炟之孙 。刘祜在位期间,东汉天灾人祸不断,国力逐渐走向衰落 。尽管他试图有所作为,但受制于外戚与宦官势力,未能有效扭转局势 。 一、身世背景,幼年聪慧 刘祜出生于永元六年(公元 94 年) 。他的父亲刘庆,原本是汉章帝的太子,但因窦皇后的陷害,刘庆的母亲宋贵人自杀,刘庆也被废为清河王 。刘祜自幼便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成长,但他展现出了聪慧的一面,十岁时就对史书典籍表现出浓厚兴趣,且善于研读,汉和帝对这个侄子十分喜爱并器重,常召他入宫,赏赐丰厚,其待遇冠绝诸王子 。 二、意外登基,太后摄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公元 106 年 9 月 21 日),不满 2 岁的汉殇帝刘隆夭折 。当时,群臣大多建议立汉和帝刘肇的长子刘胜为帝 。然而,邓太后担心刘胜上位后会因之前未被立为帝而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 。于是,她与兄长邓骘商议,决定拥立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延平元年八月癸丑(公元 106 年 9 月 23 日)夜,邓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刘祜入崇德殿,拜其为长安侯 。随后,邓太后下诏将刘祜立为刘肇的儿子,并以刘胜一直患有顽疾为由,立刘祜为帝 。当夜,年仅 13 岁的刘祜登上帝位 。 刘祜登基后,由于年龄尚小,朝政大权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执政期间,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维持朝廷的稳定 。她对自己的宗亲加以约束,要求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不能特殊对待自己的宗亲及门下宾客,务必严明法纪,违法犯纪者立即处理 。在用人方面,她采纳尚书郎樊准的建议,推行儒学,教化天下,要求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员各自举荐德行高尚的隐士、大儒,精选博士,以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 但邓太后的执政也存在专制的一面 。永初元年(公元 107 年),郎中杜根上书直谏邓太后还政于汉安帝,邓太后大怒,下令将杜根抓起来装进麻袋,在大殿上打死 。好在执法之人手下留情,杜根才得以逃过一劫 。刘祜虽贵为皇帝,但在邓太后的掌控下,并无实际权力,只能在邓太后的阴影下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祜的性格和行为渐渐不合太后心意,双方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 三、亲政之路,清算邓氏 建光元年三月癸巳(公元 121 年 4 月 17 日),邓太后去世,刘祜终于得以亲政 。亲政后的刘祜,开始对邓氏外戚进行清算 。蔡伦曾受窦后指示,诬陷刘祜的祖母宋贵人 。邓太后驾崩后,刘祜逼迫蔡伦到廷尉问罪,蔡伦耻于受辱,服毒自尽 。 由于身边宦官和仇人的诬告,加上刘祜幼时受外戚摄政的阴影影响,他对邓氏外戚展开了全面打压 。先是有人弹劾邓悝等意图谋逆,刘祜借此机会废除了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的爵位,将他们全部贬为平民 。邓氏宗亲一律免去官职,返回原籍 。邓骘虽不曾参与密谋,但也被免去特进之衔,遣回封国 。邓骘等人的财产被没收,邓访及其家属被放逐到边远郡县 。后来,邓骘又被改封为罗侯 。在郡县官员的迫害下,邓广宗、邓忠自杀 。建光元年五月庚辰(公元 121 年 6 月 3 日),邓骘和他的儿子邓凤一同绝食而死 。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以及将作大将邓畅全部自杀 。唯独邓广德兄弟因母亲与阎皇后是亲姐妹,得以留在京城 。 邓骘无罪遇害,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 。大司农朱宠等仗义执言,为邓骘鸣冤叫屈 。为平息官员们的怨气,刘祜稍有觉悟,谴责了州郡官员,并命令妥善安葬邓骘,邓骘的亲属也得以返回京城 。 四、任用外戚与宦官,朝政混乱 清算邓氏外戚后,刘祜开始封赏与自己亲近的势力 。他任用外戚及宦官,导致朝政进一步混乱 。刘祜任命其舅舅耿宝为羽林左将军,封其祖母宋贵人的父亲宋杨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宋氏家族中有十余人担任高官 。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全部担任卿、校,统御禁军 。同时,他封宦官江京为都乡侯,李闰为雍乡侯,将他们提拔为中常侍 。 汉安帝的奶娘王圣和她的女儿伯荣以及一众皇帝亲近的宦官奢侈、暴虐 。尤其是伯荣,与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瓌通奸,刘瓌娶其为妻后,官至侍中,继承了刘护的爵位 。大臣杨震和尚书翟酺上书直谏刘祜宠信外戚、宦官,但刘祜对此置之不理 。 延光三年(公元 124 年),刘祜的奶娘王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人诋毁太子的奶娘王男和厨监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家属被流放 。太子刘保为此事屡次叹息,王圣害怕有后患,于是联合江京和樊丰共同诬陷太子刘保 。刘祜信以为真,不听大臣劝谏,于延光三年九月丁酉(公元 124 年 10 月 1 日)废黜太子刘保,将其贬为济阴王 。此事遭到群臣激烈反对,刘祜让中常侍以刑法威胁群臣,只有来历坚持上谏 。刘祜恼怒,令人弹劾来历并免去其兄弟两人官职,削减来历的封国税赋收入,贬黜来历的母亲武安公主,不允许其入宫 。 五、应对天灾,收效甚微 刘祜在位的 19 年间,东汉天灾频发,共发生各类灾害 89 次,包括地震 26 次、水灾 17 次、旱灾 14 次、风灾 14 次、蝗灾 8 次、冰雹灾 8 次、瘟疫 2 次,平均每 3 个月就发生 1 次灾害,这一频率居两汉诸帝之冠 。此外,还有 5 次大饥荒 。频繁的天灾使得老百姓生活困苦,被迫离开故乡,扶老携幼,穷困潦倒 。永初三年(公元 109 年),洛阳发生大饥荒,甚至出现了饥民人吃人的惨状 。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荒,刘祜下罪己诏反躬自责,称自己 “以不德,奉郊庙,承大业,不能兴和降善,为人祈福。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百姓匮乏,疲于徵发。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 。他还通过祭祀消灾,在永初元年(公元 107 年),郡国大旱时,“分遣议郎请雨” 。 为了缓解旱灾,从永初元年(公元 107 年)至元初六年(公元 119 年)的 8 年间,刘祜多次下诏修理渠道,提高抗旱能力 。对于受灾造成伤亡的百姓,发放钱物,遣医就地治疗,并派人收葬死难者 。他还下派官员巡视灾区,免除受灾地区当年田租,受灾严重的地区同时免除口赋 。刘祜先后开放广成、上林、鸿池等皇家苑囿,赐给灾民耕种,同时将受灾郡国公田也暂借给灾民耕种 。针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百姓流亡问题,刘祜一方面鼓励流民就地占籍,以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愿意返回原籍者,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然而,尽管刘祜采取了这些措施,但由于天灾过于频繁,且东汉政治腐败,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不堪 。 六、军事外交,有得有失 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刘祜也采取了一些行动 。他派遣班勇屯兵西域,班勇在西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使西域各国重新归附汉朝版图 。同时,刘祜对高句丽采取怀柔政策,使得高句丽臣服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汉的边境稳定,扩大了东汉的影响力 。 但在其他方面,东汉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羌族在这一时期不断反叛,与东汉军队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国内的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东汉的社会矛盾 。 七、南巡去世,身后余波 延光四年二月甲辰(公元 125 年 4 月 6 日),刘祜南巡狩猎 。三月庚申(公元 125 年 4 月 23 日),行至宛城时,刘祜染病 。次日,他下令让大将军耿宝行使太尉的职权 。五天后,刘祜启程返回洛阳 。丁卯(公元 125 年 4 月 30 日),行至叶县时,刘祜死在了车上,年仅 32 岁 。他的庙号为恭宗,谥号孝安皇帝 。 刘祜去世后,阎皇后为了把持朝政,与阎显等人合谋,拥立汉章帝之孙北乡侯刘懿为帝 。然而,刘懿在位仅七个月就因病去世 。随后,宦官孙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被废的太子刘保为帝,即汉顺帝 。刘祜的一生,在东汉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虽有亲政的决心,也试图在天灾人祸面前有所作为,但由于受制于外戚与宦官势力,加上自身决策的失误,最终未能阻止东汉走向衰落的步伐 。他的统治成为了东汉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