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3月29日 —75年9月5日 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 刘庄年幼聪慧,容貌壮丽,十二岁时被封为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被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刘庄即位后,恢复了被秦朝废除的冕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初服旒冕”的皇帝, 并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了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为政严苛,总揽大权,严禁外戚干政,打压功臣豪族;任用王景治河,解决黄河水患,维持黄河900多年的稳定;兴办教育,接收史上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创了国际教育的先河。 对外击败北匈奴,收复西域,吞并哀牢国,使康藏高原百余国归附;又派人出使天竺(印度)求取佛法,在京师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白马寺, 并将塔类建筑引进中国,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塔“齐云塔”, 高达500尺(120米)为当时亚洲最高建筑;继而举行“燃灯表佛”活动,成为了元宵节燃灯习俗的起源 ;同时颁布禁佛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严格限制佛教发展。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四夷宾服,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万国震惧” ,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汉明帝刘庄:东汉盛世的巩固者 汉明帝刘庄(公元 28 年 —75 年),字子丽,原名刘阳,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 。他是东汉第二位皇帝,于公元 57 年至 75 年在位 。刘庄自幼聪慧,性格坚毅,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巩固了东汉的统治,推动国家走向繁荣,与其子汉章帝刘炟时期并称为 “明章之治” 。 一、年少聪慧,初露锋芒 建武四年五月甲申日(公元 28 年 6 月 15 日),刘庄生于常山郡元氏县(今河北元氏县西北) 。他是汉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儿子 。刘庄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天赋,生下面方,容貌不凡,且喜爱读书 。十岁时,便能通晓《春秋》,令光武帝大为惊讶,对其才能赞叹不已 。 建武十五年(公元 39 年),刘庄受封东海公 。当时,汉朝发生了 “度田事件”,官府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应,于是诏令各州郡核查 。各州郡官员派使者进京汇报,刘秀看到陈留郡官吏简牍上写着 “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不明所以,询问陈留吏 。陈留吏称不知情,是从长寿街得来的 。年仅十二岁的刘庄此时插话,称是郡里官吏教陈留吏如何核查土地 。刘秀追问为何河南与南阳不能问,刘庄解释,河南是京都,南阳是皇帝家乡,皇亲国戚和亲近官僚众多,他们的田地住宅定会超过规定,所以不能认真核查 。刘秀令虎贲将领再问陈留吏,结果与刘庄所言一致 。自此,刘秀对刘庄愈发喜爱,认定他与众不同 。 建武十七年(公元 41 年),刘庄晋封为东海王 。两年后,单臣、傅镇等人发动起义,占领原武城,劫持官吏 。刘秀派臧宫等将领率兵围剿,久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 。刘秀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多数人主张悬赏攻城,刘庄却提议不要围城太紧,让叛军突围溃散,如此一个亭长便能对付他们 。刘秀采纳刘庄建议,叛军分散突围后很快被平定,再次证明了刘庄的谋略 。 建武十九年(公元 43 年)六月,原太子刘强因母亲郭皇后被废而心有不安,坚决辞让太子之位 。光武帝下诏改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并将其改名刘庄,废太子刘强改封东海王 。刘庄被立为太子后,拜博士桓荣为师,系统学习《尚书》等典籍 。当时乐人为他创作了《日重光》《月重轮》《星重辉》《海重润》四首歌诗,以赞扬其德行 。 二、继承皇位,延续治世 中元二年(公元 57 年)二月初五,三十岁的刘庄登上皇位 。他遵行建武年代制度,延续光武帝在位时为巩固东汉统治推行的各项政策 。 刘庄在位期间,心系百姓,多次下诏赐予百姓爵位,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督促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与水患 。即位不久,便下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两级;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级,爵过八级可移授儿子或同母兄弟、同母兄弟的儿子;无户口流浪人自首,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者,每人发粟十斛 。还下令解除枷锁的囚徒及郡国苦役,在中元元年(公元 56 年)四月十一日大赦前犯罪而后被捕系的,一律免刑 。大赦前边境平民因战乱成为内郡人妻子的,一律遣回边境 。中二千石下至二百石,降级和出钱赎罪的,都恢复官位品级发还赎钱 。 中元二年(公元 57 年)秋九月,羌族烧当羌袭击陇西郡,刘庄下令赦免陇西囚徒,减罪一等,不收当年租调 。所征发天水的三千人,也免除当年赋税 。同年还下诏令官员务必顺应节气,不妨碍农事 。天下亡命之徒判处斩首以下的,可赎罪:犯死罪的入缣二十匹,刖右脚直至髡钳城旦、舂入缣十匹,完城旦、舂直至司寇作入缣三匹,自首的,赎物减半 。郡县务必使劳役均平,不可枉屈刻薄对待平民 。 永平二年(公元 59 年),刘庄大赦全国,从判处斩首罪以下,到阴谋反叛大逆不道的人,都免罪不究 。要求官员勤勉谨慎履职,顺应时节,敬顺苍天,让百姓安乐 。同年冬十月初五,刘庄首次举行养老礼,赐老师桓荣关内侯爵位,食邑五千户,三老、五更都以二千石俸禄养老终身 。还赐天下三老,每人酒一石,肉四十斤,命令官员问候抚慰耆耋老人,怜恤幼小孤儿,加惠于鳏寡 。 永平三年(公元 60 年)春正月,刘庄下诏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级;无户口流浪人自首,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穷得无法生存的,每人发粟五斛 。永平五年(公元 62 年),免除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年,分别赏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 。永平九年(公元 66 年),再次下诏令郡国死罪囚犯减罪,与妻子儿女到五原、朔方落户,在那里死去的都赏赐妻父或同胞兄弟一人免赋终身;其妻没有父兄只有母亲的,赏赐母亲六万钱,还免去其人口税 。诏令郡国拿公田分别赏赐贫民 。 三、整顿吏治,强化皇权 刘庄极为重视整顿吏治,严格官吏任用、罢免、升迁流程 。即位之初,他认为选举存在问题,官吏中有邪佞之人,权贵受贿,酷吏贪求,百姓愁苦埋怨却无法上告实情 。于是下令有关官府,明确上奏罪名,举荐不当者也要治罪 。 永平三年(公元 60 年)春正月,刘庄要求官员判刑处罚要仔细谨慎,不可偏听偏信,日夜都不可怠惰 。秋八月,下诏令全体官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群臣有议论批评之事要提出,不要忌讳 。永平四年(公元 61 年)春二月十一日,刘庄亲耕藉田,告祀先农,祈求农事丰收 。下令各部门官员积储祷告,努力搞好时政,务必刑罚公正 。冬十月十九日,司徒郭丹、司空冯鲂被免职 。二十日,任命河南尹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 。十二月,陵乡侯梁松下狱而死 。 永平六年(公元 63 年),刘庄觉得近来章奏有许多浮夸虚词,下令自今以后奏章上再有过头称谓和溢美之词,尚书都应抑压不检阅 。永平九年(公元 66 年),令司隶校尉、部刺史每年上报墨绶长吏任职三年以上,以及治理状况特别突出的各一人,与计吏同上 。刘庄还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开立学校,设置《五经》师 。永平十二年(公元 69 年),诏令各级政府官员申明各种适用当下的法规禁令 。通过这些举措,刘庄培养出一批清廉正直、敢于上陈时弊、办事精干的官吏,使得当时天下安定,政治清明 。 为加强中央集权,刘庄对宗室和豪强采取限制权力的政策,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干政 。他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的宗室和豪强,如永平十三年(公元 70 年)十一月,楚王刘英谋反,被废去王位,撤销封国,迁移到泾县,株连而死以及被流放的有数千人 。永平十六年(公元 73 年)夏五月,淮阳王刘延谋反被发觉,司徒邢穆、驸马都尉韩光因事下狱而死,数千人受到株连被杀 。这些行动有效抑制了宗室和豪强势力,维护了皇权的权威 。 四、兴修水利,发展经济 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刘庄深知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 。东汉初期,黄河河道紊乱,经常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 。永平十二年(公元 69 年)夏四月,刘庄派王景修理汴渠,从荥阳到达千乘海口 。王景率领几十万民工,对黄河和汴渠进行了大规模治理 。他勘察地形,因势利导,开凿山阜,直截沟涧,疏决壅积,使河道畅通 。还在汴渠上修建了几十处水门,控制水流,使黄河和汴渠分流,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河水泛滥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程顺利完成 。永平十三年(公元 70 年),刘庄到荥阳巡视河渠,下诏将接近水渠的下田都交给贫民,不让强豪独霸其利 。这次水利工程的修建,使黄河水患得到有效解决,此后黄河安流了八百年之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也为东汉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五、尊崇儒学,引入佛教 刘庄尊崇儒学,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他在洛阳设立太学,亲临太学讲学,选拔优秀儒生进入仕途 。当时的太学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 。在刘庄的倡导下,儒学研究蓬勃发展,经学大师辈出,儒家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维护东汉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 。同时,刘庄还支持班固撰写《汉书》,整理典籍,对东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在文化交流方面,刘庄有着重要贡献,他引入了佛教 。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刘庄派遣蔡愔、秦景等人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 。蔡愔、秦景等人在天竺遇到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到中国传播佛教 。两位高僧欣然应允,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 。刘庄对他们的到来十分重视,专门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翻译出了《四十二章经》,佛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六、开拓疆土,稳固边疆 刘庄积极开展对外扩张和边疆开发工作 。永平十五年(公元 72 年),他派遣窦固和耿秉率军驻扎在凉州,准备对北匈奴展开进攻 。永平十六年(公元 73 年)春,窦固率军出酒泉,在天山击败匈奴呼衍王,留军屯守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 。随后,班超等人率部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等地击败亲匈奴势力 。永平十七年(公元 74 年),窦固、耿秉再次率军出击,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并在龟兹(今新疆库车)、车师(今新疆吐鲁番)等地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重新设立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 。通过这些军事行动,东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保障了边境的安稳,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刘庄采取联合南匈奴对抗北匈奴的策略,稳固了北方边境 。同时,在辽东、西南地区设立郡县,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进一步扩大了东汉的疆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 。 七、英年早逝,留名青史 公元 75 年 8 月 6 日,刘庄在雒阳东宫前殿去世,享年 48 岁 。他被追尊为孝明皇帝,庙号显宗,薄葬于显节陵(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南部) 。刘庄在位期间,以勤政、明察著称,延续了 “光武中兴” 的局面,为 “明章之治” 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举措,对东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其晚年因严刑峻法遭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东汉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东汉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