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范上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上达
范上达[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像 广东汕头市潮阳人物
范上达,1952 年 2 月 5 日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汕头市潮阳。他是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卓越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其精湛医术、深厚学识和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书写了辉煌篇章,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范上达出生于香港,祖籍潮阳的他,虽成长于繁华都市,却始终怀揣着潮汕人敢闯敢拼、勤奋刻苦的精神基因。自幼,他便对知识充满渴望,在学校里,成绩优异的他对数理化等学科展现出浓厚兴趣,思维活跃,常常能举一反三,为解决难题深入钻研。而医学,这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领域,也早早在他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
1971 年,范上达凭借优异成绩踏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大门。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知识。课堂上,他全神贯注,不放过教授讲解的任何一个细节;课后,图书馆里常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广泛涉猎各类医学书籍和前沿研究资料。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他都学得扎实透彻,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筑牢了根基。1976 年 5 月,他顺利获得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迈出了从医之路的关键一步。
获得学位后,1977 年,范上达取得香港医生执照,成为香港政府卫生署的一名医生。1978 年 1 月,他进入香港玛丽医院外科,在这里开启了漫长而深入的医学训练历程。在外科工作中,他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例,从简单的外伤处理到复杂的外科手术,每一次实践都是成长的宝贵契机。他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判断能力,逐渐在外科领域崭露头角。1981 年,他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成为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外科及内科医学院院士。
1987 年,范上达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进入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任教,开启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征程。从讲师起步,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彩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在科研方面,他聚焦于肝脏移植及肝胆胰病症研究,当时,肝脏移植在全球范围内虽有开展,但面临诸多难题,如供体短缺、术后排异反应等。在香港,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处于探索阶段。范上达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决心深入研究。
1988 年,范上达担任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部主管,这一职务赋予了他更多责任,也为他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此期间,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肝脏移植相关研究和实践。1991 年,他成功施行了香港首例肝脏移植手术,这一突破意义非凡,不仅为香港的肝脏移植领域打开了新局面,也为众多肝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范上达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肝脏移植领域还有诸多难题等待攻克。
当时,成人活体供肝面临体积限制,这严重制约了肝脏移植手术的开展,许多患者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供体而失去生命。范上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团队展开深入研究。无数个日夜,他们泡在实验室,研究肝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分析不同供肝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动物实验,1996 年,他领导的团队成功施行了世界首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手术。这一手术突破了活体供肝的体积限制,极大地缓解了成人患者器官短缺的困境。该术式迅速被世界多个移植中心学习和采用,为全球无数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成为肝移植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为了进一步提升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范上达持续深入研究。他带领团队对肝脏移植及各种亚洲常见的肝胆胰病症,包括肝细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内结石及急性胆胰腺炎等,展开全方位研究。他亲自参与每一台手术,仔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收集大量临床数据。回到实验室,他又和团队成员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病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等问题。
截至 2015 年,范上达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和临床报告累计达 800 多篇。这些文章深入剖析了他在肝脏移植及各类肝胆胰病症研究中的成果和思考。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以文章被引用次数排名,范上达名列全球顶尖 1% 临床医学科学家,这充分彰显了他在国际医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卓越影响力。2005 年,他和团队完成的项目《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对他们多年努力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在科研和临床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范上达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截至 2010 年,他在香港大学培养了 18 位硕士、23 位博士,还训练了数十位来自外国及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外科人才。他在教学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手术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他常说:“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外科人才成长起来,为全球肝胆外科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由于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范上达收获了诸多荣誉。1990 年,他成为美国外科医学院院士;1992 年,考获香港大学外科硕士(博士衔),同年成为香港外科医学院院士;1994 年,成为香港医学院(外科)院士;1998 年,考获香港大学医学博士后;2001 年,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卓越研究成就奖;200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外科学),同年获得香港大学科学博士学位;2006 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银紫荆星章;2008 年,获得器官移植学会颁发 TTS - Genzyme 外科及科技创新奖;2010 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 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他还成为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外科)、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众多头衔和奖项加身,他却始终保持谦逊,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医学事业中。
除了专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范上达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多个国际医学组织任职。1990 年 8 月至 1998 年 12 月,他担任国际消化外科执行理事会地区代表;1990 年 8 月至 1994 年 5 月,任国际肝胆胰学会委员;1994 年 4 月至 1999 年 5 月,担任国际胃外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平台,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全球同行,同时也汲取国际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为推动全球肝胆外科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范上达,这位从香港出发,心怀全球患者的医学巨匠,以其卓越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成就不仅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更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工作者为攻克医学难题、守护人类健康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吴国雄下一篇:唐希灿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朝福建浙江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国崛起的关键谋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赛艇运动员
文学创作的多面手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落马官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落马官员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学、新闻、社会活动等多领域杰出人物
香港导演、编剧
俄罗斯五任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明代潮汕文化巨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心理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明代历史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