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予元,1933 年 1 月 13 日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2017 年 1 月 13 日在北京逝世。他是农业昆虫学领域的卓越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农业害虫防治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予元出生在潮阳一个普通但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却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自幼,郭予元便显露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过人的聪慧。在当地学校读书时,他勤奋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他总是独自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他尤其对生物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常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为他日后投身农业昆虫学研究埋下了种子。
1950 年,郭予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学校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他对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研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他的学习态度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反复核实,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在导师的指导下,郭予元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 农业害虫防治,他深知农业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大学毕业后,郭予元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初入职场,他便积极投身到农业害虫防治的研究中。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害虫威胁,尤其是蝗虫、棉铃虫等害虫,常常大面积爆发,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郭予元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害虫的发生情况。他不顾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农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仔细观察害虫的活动规律,记录害虫的繁殖周期、危害症状等信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他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 世纪 60 年代,郭予元开始关注化学防治害虫的方法。当时,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等。郭予元意识到,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寻找更加科学、可持续的防治方法。于是,他开始探索综合防治害虫的途径。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不同防治方法之间的协同作用。他们尝试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通过释放害虫的天敌、设置防虫网、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这种综合防治方法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70 年代,郭予元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的害虫预测预报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害虫监测体系,在全国多个地区设立了监测站点,通过定期调查害虫的种群数量、发育进度等指标,结合气象数据、农作物生长情况等因素,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害虫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他的团队研发的害虫预测预报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害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80 年代,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新的农业害虫问题不断涌现。郭予元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加强对害虫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新问题。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关于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项目,对害虫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迁飞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他们揭示了许多害虫的生物学奥秘,为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在对棉铃虫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棉铃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对棉铃虫防治的思路,促使防治工作从局部防治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
1995 年,郭予元因其在农业昆虫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和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我国农业害虫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当选院士后,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科研人才,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农业昆虫学领域科研人才茁壮成长,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害虫防治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郭予元不仅在科研上成果丰硕,还积极参与科研管理和学术组织工作。他曾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领导职务,在他的领导下,研究所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氛围更加浓厚。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为促进国内农业昆虫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推动国内农业害虫防治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贡献。
在生活中,郭予元为人谦逊、和蔼可亲。他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不摆架子,对待同事和学生总是热情耐心。他关心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2017 年 1 月 13 日,郭予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84 岁。他的离去,是我国农业昆虫学领域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科研成果、严谨的科研精神以及对人才的悉心培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国农业害虫防治事业发展的道路。他的一生,是为农业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拼搏。无论是在艰苦的科研攻坚岁月,还是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舞台上,郭予元都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成为了我国农业科技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