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高(1933年9月-2010年12月28日),男,江苏苏州人,汉族。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毕业,大专文化。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8月被开除党籍 [2])。曾任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河南省省长、河北省省长、河北省委书记等职务。 2003年8月,程维高被开除党籍,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在政治舞台的历史演进中,程维高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以鲜明的工作风格、丰富的从政经历,在特定时期对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曾在重要岗位上任职的领导干部,程维高的生平事迹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值得深入探究。 一、成长背景与早期经历 程维高出生于 1933 年 9 月,籍贯为江苏苏州。苏州,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素有 “人间天堂” 的美誉,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程维高自幼便受到江南文化的熏陶,培养了细腻敏锐的思维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早年的学习生涯里,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尽管相关资料对其早期教育经历的记载相对有限,但可以推测,他在苏州的学习生活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养。 1949 年 8 月,年仅 16 岁的程维高便投身革命工作,成为苏北行署公安处的一名学员。在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年代,年轻的程维高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加入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在苏北行署公安处,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积极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出色表现,他逐渐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为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政治生涯的逐步发展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日益提升,程维高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系列重要机遇。1950 年起,他先后担任江苏省公安厅办事员、科员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积极参与各类案件的侦破和处理工作,不断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1954 年,程维高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时刻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也为他日后在政治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此后,他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1956 年,程维高调任南京市委办公厅机要秘书,开始涉足地方政务工作。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对地方政务的运行机制有深入的了解。程维高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领导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程维高在不同的岗位上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他先后在江苏、安徽等地担任重要职务,在各个岗位上都展现出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在江苏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为推动江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安徽任职期间,他同样致力于地方的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主政河北的重要阶段 (一)任职初期的形势与挑战 1990 年,程维高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次年当选为河北省省长,1992 年至 2002 年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当时的河北,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且大多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生保障任务艰巨。面对这些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程维高深感责任重大,但他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河北的改革发展事业中。 (二)经济发展战略与举措 为了推动河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程维高积极谋划经济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他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例如,在钢铁行业,他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使河北的钢铁产业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一方面,他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北,推动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程维高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他积极加强与北京、天津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区域间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他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京津地区的交通联系,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例如,石太高速公路、京石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河北与京津地区的交通条件,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他积极引导河北的产业与京津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他组织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了平台,吸引了众多来自京津地区的企业入驻河北,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保障 程维高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在教育方面,他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增加了学位供给,缓解了入学难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他积极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例如,他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农村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医疗领域,他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在就业方面,他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降低失业率。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文化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河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程维高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河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投入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他深入挖掘河北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如秦皇岛的长城文化旅游、石家庄的西柏坡红色旅游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河北的文化影响力。 此外,程维高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他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他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然而,程维高在任职期间也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他在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期间,插手行政事务,为他人和其子程慕阳谋利,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放任配偶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活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生活腐化堕落,造成恶劣影响。 2003 年 8 月 9 日,中纪委常委会决定,给予程维高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程维高的政治生涯既有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的一面,也因自身的违纪行为而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他的经历成为了一个警示,提醒着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廉洁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程维高的事迹也为研究特定时期的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案例,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以确保权力的正确运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