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明滨

台湾学者
李明滨 台湾省台北人物
李明滨,1933 年 12 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淡水区 ,是一位在学术研究、教育领域成就卓越且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他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文化交流事业的热忱,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影响力 。
李明滨的家族在淡水颇具声望,祖辈曾有 “兄弟叔侄举人” 的荣耀 。其曾祖父李应辰是当地著名的 “抗日举人”,1891 年考中举人 。1895 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李应辰率领抗日志士与日军展开长达两个月的游击战,负伤后回到祖籍福建同安,还组织抗日义勇队,随时准备抗击日寇 。这样的家族背景对李明滨影响深远,让他自幼便深知爱国与保卫国家的重要性 。
1946 年,李明滨进入福建厦门省立中学,后转至厦门一中就读 。在中学时期,他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学习的热情 。1950 年,年仅 17 岁的李明滨开始在《厦门日报》《厦门文艺》《厦门青年》等报刊发表通讯,初显文学才华 。1950 年,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次年,李明滨报名加入厦门分会,从此,他内心开始向往苏联,对社会主义新社会充满憧憬 。这份向往促使他在 1953 年做出重要抉择,考入北京大学俄文系 。从厦门前往北京求学的路途并不轻松,他在闽江上乘船一夜到达上海,随后北大招生办主任亲自迎接,师生一行再乘火车,历经七天辗转才抵达北京 。
进入北京大学俄文系后,李明滨开启了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当时的俄文系在众多元老教授的努力下逐步发展,如曹靖华、李毓珍(余振)、魏真(魏荒弩)等 。曹靖华提出建立完整的中国大学俄文系,即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构想 。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李明滨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1956 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1957 年,李明滨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 。此后,他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直至成为博士生导师 。他曾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为北大俄文系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李明滨注重教学与学科建设并重 。他深知培养学生的重要性,秉持 “不让一个人掉队” 的原则,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他在文学、国情学、比较文学三个方向积极开拓 。1988 年,北大成立苏联学研究所(苏联解体后更名为俄罗斯学研究所),李明滨积极参与其中,加深对苏联国情的研究 。1995 年,俄语系开始招收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李明滨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6 年,俄语系又开始招收该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完善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
在学术研究领域,李明滨成果丰硕 。他师承著名文学翻译家曹靖华 。1989 年,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三卷本时,李明滨担任副主编,协助组织编撰和统稿 。该书经国家教委审定为高校通用教材,其中第一卷《俄国文学史》在 1992 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特等奖(最高奖),三卷本共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优秀奖 。他在台湾用繁体汉字写作出版了多部专书,如《俄国近现代文学经典》(1998 年)、《俄罗斯文化史》(2000 年)、《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的灵魂》(2002 年)、《俄罗斯文学史》(2004 年)等 。他担任主编,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书有《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世界文学简史》《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第 3 卷、第 4 卷)等 。早年,他还著有《中国文学在俄苏》(1990 年等)、《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等 。2008 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俄罗斯汉学史》 。在翻译领域,李明滨同样成绩斐然 。他翻译了《鲁迅和他的前驱》(苏联 1967 年出版的汉学研究专书,汉语译本 1987 年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回忆普希金》《回忆契诃夫》,并合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选》三卷等 。此外,他还参与合著《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20 世纪欧美文学史》《中外文学书目答问》等,前三种均获部级(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他发表论俄苏文学文章 120 篇,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
李明滨在中俄比较文学和苏联国情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他讲有《儒学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文学在俄苏》《中俄文化交流》等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他的成就得到同行高度认可,被推选为中俄(苏)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普希金研究会会长 。连续被国家教委聘任为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他曾赴莫斯科大学留学深造,多次应邀赴俄、乌、日等国家讲学访问,多篇论文被莫斯科大学报、日、加、西等国论文集收录 。1989 年,苏联《新时代》杂志赞誉他为 “中国最有声望的苏联学学者之一” 。1995 年,他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 “荣誉博士” 。其事迹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89 年)收录 。2006 年 5 月,李明滨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所颁发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奖(奖章和奖状) 。2016 年 6 月 23 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他荣获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该奖项肯定了他的 “五部俄苏汉学研究著作,勾勒清晰、内容翔实”,褒称他为 “新时期俄苏汉学与中俄文化交流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9 年 6 月,他获评在中俄人文交流领域作出贡献的中方十大杰出人物 。
李明滨还在中国台湾开创了多个 “第一次” 。他第一次在台湾讲授俄罗斯文化史和文学通史,第一次为俄苏作家举办纪念会 。2005 年肖洛霍夫一百周年诞辰时,他在台湾南华大学举办了肖洛霍夫百年诞辰纪念会,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首次为俄苏作家举办纪念会,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他在台湾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如南华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国立嘉义大学等 。在台湾指导研究生超过 20 位,在北京指导的研究生则超过 30 位 。他积极促进两岸在俄苏文学研究方面的交流,让更多台湾学子了解俄苏文学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
李明滨虽出生于台湾,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大陆 。他祖籍厦门同安,同安古属泉州府,家乡观念使他对坐落于泉州的华侨大学有着特殊情结 。身为闽南人又是北大教师的他,多次前往华侨大学授课 。他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图书陆续捐赠出去,为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精神令人钦佩,他曾表示很佩服许渊冲先生每天坚持翻译一千字,而自己也仍勤勉工作,为中俄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不断努力 。
李明滨的一生,是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不懈奋斗的一生 。从他的家族传承中汲取爱国精神,在北大的教育与学术环境中成长,在教学、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中俄文化,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理解 。他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更为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与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虽年事已高,但他的学术思想与奋斗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中俄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上一篇:白少帆下一篇:甘铁生
山西省委原书记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落马官员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福建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海南省委原书记
原安徽省政协主席
陕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斗门区人物
台湾学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