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像 江苏省南京人物
程泰宁,1935年12月9日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筑境设计主持人。
# 程泰宁:以匠心筑就建筑传奇之路
程泰宁,1952年9月踏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开启四年求学之旅,于1956年7月顺利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的职业足迹遍布多个重要岗位: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土建研究所短暂工作,随后又投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院筹备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1970年12月,程泰宁前往山西省临汾地区设计室任职。直到1981年3月,他迎来事业新起点,担任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并在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先后担任杭州市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2002年12月起,开始在东南大学担任教授一职,致力于培养建筑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年,程泰宁携手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创办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现中联筑境建筑设计公司),为建筑设计事业开辟新的发展天地。2019年5月11日,程泰宁建筑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幕,向世人集中展示其卓越的建筑设计成果。

在建筑设计的漫漫征途上,程泰宁成就斐然。1982年,杭州第一家合资饭店黄龙饭店启动筹建,业主最初倾向于美国和香港的知名建筑师。程泰宁为争取项目,不惜投入大量精力,无偿提供设计方案,历经一年时间,三次修改完善设计稿。终审在北京举行,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与精妙构思,他的方案最终以全票胜出。在黄龙饭店的设计中,程泰宁充分考量建筑功能、流线、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这座建筑也成为他的成名之作。2004年,黄龙饭店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2017年,又成功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截至2018年12月,程泰宁主持设计了国内外150余项工程,众多作品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议会大厦更是凭借出色的设计,入选国际建协(UIA)《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他还参与过北京人大会堂等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主持的杭州铁路新客站、南京博物院等五十余项重要工程中,四项获全国优秀设计奖,十三项获省部级特、一等奖。1999年,在世界建筑师第20次大会“当代中国建筑展”上,建国50年间的50项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展出,程泰宁一人就有三项入选,并荣获建筑创作成就奖。

在建筑设计理念上,程泰宁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他敏锐察觉到当下中国建筑设计存在千城一面的问题,坚决反对割裂建筑文化传统,同时呼吁减少长官意志对建筑设计的不良影响。他崇尚自然,主张运用自然的方式解决建筑功能与舒适性等问题,提出“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创作主张。2004年,他进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景合一”的中观层次建筑创作理论。2010年后,他深入思考,尝试从哲学美学层面出发,构建基于中国当代情境的建筑理论体系,从哲学境界、美学意境、语言载体三个维度解读建筑创作。

程泰宁始终坚持建筑创新,反对照搬传统建筑中具象的形式元素来表达中国文化,认为这种做法流于表面,会阻碍建筑创新。以他设计的温岭博物馆为例,巧妙融入温岭市“石文化”这一特色,且与石夫人山的自然、人文环境完美契合。在设计南京美术馆新馆时,程泰宁赋予其“云中山水、写意金陵”的主题,将美术馆架空18米,充分引入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使其成为一座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园林,同时合理布置文化休闲与商业服务设施,为观众和市民营造舒适的休憩空间。

在学术研究领域,程泰宁同样成果丰硕,编撰、主编了多部学术专著,如《程泰宁建筑作品选》《程泰宁文集》《中国建筑设计年鉴》等,这些著作不仅是他建筑设计经验的总结,更为建筑行业的学术发展与知识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程泰宁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的设计理念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建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座丰碑。 
# 程泰宁:以传承与创新点亮建筑人才培养之路
2008年,程泰宁的母校东南大学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重返校园,投身建筑人才的培养工作。程泰宁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母校的深厚情谊,欣然应允。

在教育理念上,程泰宁始终秉持着独特而坚定的主张。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建筑设计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盲目照搬西方模式绝非良策。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反感学生言必称国外做法的现象。程泰宁敏锐洞察到世界文化格局正处于重构阶段,他坚信中国建筑师的未来既不在对西方的亦步亦趋中,也不在对传统的简单回溯里,而是在不断探索前行的道路上。他强调,中国建筑师不应陷入模仿趋同的怪圈,而应凭借独特且能被世界理解、共享的建筑作品与理念,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在学生培养方面,程泰宁倾注了大量心血。截至2018年,据2019年9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检索结果显示,他已成功指导6名博士、21名研究生完成学术论文,助力众多学子在建筑学术领域崭露头角。

回顾程泰宁的成长之路,少年时期的经历为他奠定了独特的思维基础。从2岁到13岁,他跟随家人辗转5个城市、就读5所学校,历经至少7次搬家,尽管求学之路充满波折,教育缺乏系统性,但他对读书的热爱从未消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大名著都是他的心头好,尤其痴迷武侠小说。初中时,他甚至创作了数万字的武侠小说准备投稿;高中阶段,还成为《文汇报》的特约通讯员。广泛的阅读培养了他跳脱的思维,为日后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原本填报纺织、机械和建筑三个专业志愿的程泰宁,最终以第三志愿被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自此踏入建筑领域。求学期间,恩师杨廷宝——这位近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提出的“建筑设计无定式、无成法”的理念,给程泰宁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他愈发领悟到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如今,他常以这一理念为指引,批评当下人们过度关注建筑形式,盲目追求“欧陆风”“现代风”“新中式”等现象,强调脱离时代和环境去评判建筑毫无意义。

程泰宁在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199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获评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04年,荣获梁思成建筑奖;2005年,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建筑理论与实践方面,程泰宁提出“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景合一”的创作理念,这一建立在中国哲学基础上的东方设计观,与西方建筑创作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体系的先声。他的理论见解和经典建筑作品在海内外备受赞誉,被《华中建筑》评价为众多杰出中国建筑师的代表之一;中国工程院肯定了他“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己”的创作主张和原创性作品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贡献;新浪网则将他誉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大师群的代表人物,其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加纳国家大剧院等作品,在建筑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激励更多青年建筑学子,2010年9月,程泰宁慷慨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程泰宁奖励基金”,并将每年在东南大学教学所得持续注入基金,为建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建筑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担当。 
上一篇:栾菊杰下一篇:龚昌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委原书记
杰出作家
成就斐然的无党派人士
埃及最高宪法法院前副院长
京剧荀派艺术家
杰出外交家、国际法泰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
落马官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
中国篮球运动员
科研巨匠・学术领航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