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黎乐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黎乐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人物
黎乐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人物
黎乐民,1935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电白大衙镇铺背村,物理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乐民于1959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5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84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之后在美国能源部能源与矿物资源研究所担任客座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黎乐民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
黎乐民:电白之光,化学领域的卓越领航者
黎乐民,1935年10月8日出生于广东茂名市电白区,是一位在化学领域成就斐然、影响深远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个性,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黎乐民的家乡电白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片土地赋予了他质朴坚毅的品质。1959年,他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因成绩优异,毕业后便留校任教,从此开启了在北京大学长达数十载的教育科研生涯。当时的北京大学,学术氛围浓厚,为年轻的黎乐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精心备课,总是以最生动、最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

20世纪60年代,黎乐民开始投身于核燃料化学领域的研究。当时,我国在核技术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黎乐民敏锐地意识到核燃料化学研究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毅然选择了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核燃料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技术。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实验设备简陋、技术资料匮乏等重重困难。但黎乐民没有丝毫退缩,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不断优化实验方案。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为我国核燃料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大大提高了核燃料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我国核工业的稳定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量子化学在国际上的迅速发展,黎乐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果断将研究方向拓展到量子化学领域。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关于稀土化合物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理论研究。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其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深入理解一直是化学领域的难题。黎乐民运用先进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各种稀土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带领团队不断改进计算模型,提高计算精度,经过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稀土化合物中电子结构与化学键的内在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为稀土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我国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例如,在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中,黎乐民团队的研究成果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从而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磁性能,使得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4年至1993年,黎乐民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在这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积极推动化学系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他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为化学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国内外化学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化学系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化学人才,他们在科研、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黎乐民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化学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向世界展示我国在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与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化学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促进了我国化学学科与国际前沿的接轨。他还积极推动国内化学学术期刊的发展,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为提高我国化学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贡献。

在生活中,黎乐民是一位谦逊和蔼的长者。他对待同事友善热情,经常与他们交流科研心得和教学经验,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对学生关怀备至,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还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困难和困惑。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许多学生在他的激励下,选择了投身化学研究事业,为我国化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即使到了晚年,黎乐民依然活跃在科研和教育一线。他继续带领团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热爱化学,为培养未来的化学人才奠定基础。

黎乐民的一生,是为化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电白的土地走向北京大学的讲台,再走向国际化学学术的舞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他的成就不仅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黎乐民将继续在化学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上一篇:甘子钊下一篇:周羽秀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委原书记
成就斐然的无党派人士
杰出作家
埃及最高宪法法院前副院长
京剧荀派艺术家
杰出外交家、国际法泰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末民初军事、政治人物
中国举重运动员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第5任国家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