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约513年,一说512年、522年-602年) ,一说名冼英,一般以其封号称谯国夫人,又称高凉郡主,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 ,广东雷州半岛、粤西地区俚人(壮族先民分支)首领。中国南北朝至隋朝初年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
冼夫人早年嫁于高凉太守冯宝。二十三岁被推为俚族首领。她在数十年的时间内,成功使周边各族归服,所管辖的地域东至阳江阳春,西至广西部分,南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陈永定二年(558年),冼夫人派儿子冯仆朝觐陈武帝,冯仆被授为阳春郡守。后来,冼夫人亲自率军,与陈军共同平定广州刺史欧阳纥叛乱,被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陈朝灭亡后,冼夫人被岭南数郡尊奉为“圣母”,保境安民。后率领族人归附隋朝,相继加封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在当地抑制民族首领和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大力推广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隋文帝追谥其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归附梁、陈、隋三代,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她本人及子孙统领粤西和海南长达一百多年,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隋书》《北史》均为她立传 。其保境安民的事迹在高凉长期流传。以冼夫人为代表的俚僚文化是雷州文化、高凉文化的最基本构物之一。
我将以流畅自然的叙事风格,重新梳理冼夫人的生平脉络,突出其关键事迹与历史贡献,对原文进行改写。
冼夫人:岭南传奇的巾帼英雄
冼夫人,这位在岭南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性,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领导力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赢得了“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赞誉。她生于公元512年(一说513年或522年),卒于602年,籍贯为岭南高凉郡山兜丁村(今广东茂名电白电城山兜丁村)。其家族世代为俚(壮族先民分支)人首领,势力强盛,部属多达十余万家。
冼夫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贤明与谋略。在年少时,因家族推行女性世袭首领制度,她便世袭成为大首领。她善于统率本部落民众,约束部下纪律严明,行军布阵有勇有谋,令百越诸部心悦诚服,在本乡拥有极高的信义威望。当时越人风俗“好相攻击”,冼夫人的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也曾恃强侵略、掠夺邻近州县。冼夫人多次耐心规劝兄长,凭借自身威望,成功平息了别郡的怨隙。她的声名远扬,南海沿海地区(古代涵盖越南沿海地区)和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南岛,总计一千多个部落都归附于她的统领之下。
大通二年(528年),梁朝为加强对岭南的管理,设置高州、罗州。冼夫人抓住这一时机,上书朝廷建议在海南岛设置崖州,此提议得到梁朝批准。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使自汉代以来脱离中央近六百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国家管理体系。冼夫人随后在海南岛恢复郡县制,大力发展教育、推动生产,为后世唐宋时期对南海诸岛的管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同元年(535年),罗州刺史冯融听闻冼夫人志向高远、品行高洁,极力促成其子、高凉太守冯宝与冼夫人的“汉俚”联姻,即后世所称的“冯冼联姻”。冯融本是北燕后裔,其祖父冯业率三百人过海归宋后,定居新会,从冯业到冯融,三代担任高凉太守。冼夫人嫁入冯家后,积极推动本族依从“民礼”。每逢与冯宝一同处理诉讼事务,即便犯法者是亲族,她也绝不姑息纵容。自此,当地政令畅通有序,民众不敢违抗。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广州都督萧勃征召兵马驰援京师。高州刺史李迁仕占据大皋口,派人征调冯宝。冼夫人敏锐察觉其中阴谋,劝阻冯宝道:“刺史无故不会召遣太守,定是想骗你去一同谋反。”她分析道,刺史被召援助台城却称病不去,反而铸造兵器、聚集部众,此时召唤冯宝,一旦前往必定会被扣押为人质,进而胁迫其部众。冯宝听从建议,暂未前往。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主帅杜平虏率军入侵赣石。冼夫人又献策,杜平虏身为猛将,率军侵入赣石后会与官兵抗衡,短时间难以回兵,李迁仕在州内便不足为惧。可派使者以谦卑之语、丰厚礼品,称冯宝不敢前往,欲派夫人参拜。李迁仕必定欢喜而不加防备,届时她带领千余人,佯装挑着杂物,谈笑间靠近,便可突袭取胜。冯宝依计行事,李迁仕果然中计,冼夫人突袭成功,李迁仕败逃至宁都。冼夫人带兵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相会,归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令人敬畏,深得民心,必能剿平贼人,你应大力赞助他。”冯宝听从冼夫人建议,全力支持陈霸先,为其建功立业提供助力。
陈朝永定元年(557年)十二月,冯宝去世,岭表地区陷入大乱。冼夫人挺身而出,凭借自身威望招抚百越,迅速稳定了数州局势。永定二年(558年),冼夫人派年仅九岁的儿子冯仆带领各位首领前往丹阳郡朝见已称帝的陈霸先,冯仆因此被任命为阳春郡守。太建二年(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企图诱使其一同叛乱。冯仆派人向冼夫人报告,冼夫人坚定表示:“我家两代效忠朝廷,不能因怜惜你而有负国家。”随即发兵抵御,联合百越酋长与车骑将军章昭达里应外合,在洭口大破欧阳纥水军,并擒获欧阳纥。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勋,被封为信都侯,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陈宣帝还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鼓吹一部,以及旌旗、节符、仪仗等,待遇与刺史相同。
至德年间(583年 - 587年),冯仆去世。随后陈朝灭亡,岭南地区尚未归附隋朝,几个州共同尊奉冼夫人为主,称其为圣母,保境安民。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凭借南康郡拒守,韦洸抵达岭下后徘徊不前。晋王杨广拿出陈后主留给冼夫人的信,告知陈朝已亡,让她归服,并以兵符和冼夫人曾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作为凭证。冼夫人见到犀杖,确认陈朝覆灭,召集首领痛哭终日。最终,她审时度势,派孙子冯魂率众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得以全部平定。隋文帝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同年,番禺人王仲宣叛乱,将韦洸围困于州城,岭南众多地方首领响应。冼夫人派孙子冯暄率师救援韦洸,然而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平素交好,按兵不动。冼夫人大怒,派人将冯暄捉拿关进州狱,改派孙子冯盎出师。冯盎斩杀陈佛智,与鹿愿、慕容三藏军会师,共同击败王仲宣。冼夫人亲自披甲乘马,张开锦伞,统领彀骑,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岭南诸州。苍梧首领陈坦、冈州首领冯岑翁、梁化首领邓马头、藤州首领李光略、罗州首领庞靖等人纷纷前来参谒。冼夫人命令他们统管所属部落归顺隋朝,岭南地区再次恢复安定。隋文帝听闻后,对冼夫人的英勇和才略惊叹不已,于是拜冯盎为高州刺史;特赦冯暄逗留不进之罪,任命他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同时开设谯国夫人幕府,允许她设置长史以下官属,赐予印章,可调动部落六州兵马。
隋文帝又下诏赏赐冼夫人布帛五千段,令其训教子孙遵奉教化;独孤皇后也将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冼夫人。冼夫人将这些赐物与梁朝、陈朝的赐物分别收藏于仓库。每年召开大会时,她都会将梁、陈、隋三朝朝廷的赐赠物品陈列于大庭,告诫族人:“我历经梁、陈、隋三代君主,始终秉持一颗忠诚之心,如今朝廷赏赐俱在,这便是对我的酬报。你们务必牢记,要对天子尽赤心。”后来,番州总管赵讷贪虐无道,土著部落多有逃亡反叛。冼夫人令长史张融上书揭发赵讷罪状,隋文帝查实后将赵讷法办,并降敕委命冼夫人招慰逃亡反叛者。冼夫人亲自载着诏书,巡抚岭南十余州,所到之处部落纷纷归顺朝廷。隋文帝再赐冼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追赠冯仆为岩州总管、平原郡公。
仁寿二年(602年)正月十八日,冼夫人与世长辞,隋文帝赠物一千段,赐谥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的一生,对岭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治理高凉方面,她积极推动民族和睦及融合政策,与高凉太守冯宝的联姻,不仅是政治联盟,更是俚汉文化融合的象征。她大力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举措,在粤西“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协助冯宝“约诫本宗,使从民礼”,力劝宗亲为善,鼓励越人学习汉语、汉字及汉人知识,传播“学而优则仕”观念,改变南越人“不知礼则”“不闲典训”的状况。对于横蛮不化之人,她严加管治,“首领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在她的努力下,汉越文化融合进程加速,在此基础上建置崖州,结束了海南长期游离于中央政权的状态,海南汉人数量从以前的2万人激增至7万人。在粤西雷州及沿海一带,唐代还从闽南移入一批汉族居民,壮大了汉人队伍,进一步开发雷州半岛,此后许多古越族生活地区逐渐被汉文化覆盖,越人大力推广汉文化和伦理道德,改革陋习,汉文化成为主体性文化。
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冼夫人尽显智谋与英勇。梁朝末年,她劝夫不响应李迁仕叛乱,并突袭叛军取胜。冯宝死后,她安定岭南各部,派子朝觐陈武帝。太建二年,协助陈军大败谋反的欧阳纥。隋朝开皇十年,归附隋朝,迎接隋将韦洸入广州。不久后,平定番禺王仲宣叛乱,陪同隋朝使者裴矩安抚岭南。番州总管赵讷贪暴,她上书揭露其罪状,使其被治罪,并亲自抚慰各部族,历十余州,使所至之处皆臣服。
冼夫人的功绩得到了历代的高度评价。魏徵等在《隋书》中称赞:“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苏轼曾作诗:“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胡三省评价:“冯盎自其祖母冼夫人以来,威令行于岭南……。”屈大均感慨:“苦忆英雄娘子军,女中勋业似桓文。南朝事去余犀杖,泪洒炎天万里云。三朝绣帽自天来,百战金戈向日开。保障谁如女刺史,功名能冠越王台。”袁枚称:“古来奇女子,如冯燎及冼夫人,事载史书,惜见于诗者绝少。”谭敬昭作诗盛赞:“梁陈岛夷偏安分,杨隋二世同亡秦。中原置君奕棋若,况南粤隶南海滨。罗州刺史冯使君,高凉天配贤夫人。天生智勇万人敌,处子剑术男儿身。诚敬两字贯日月,终始三代扶鸿钧。瑶僮儋耳杂千峒,指挥不异牛羊群。锦山再整阵云烂,铜柱一洗蛮烟昏。惟时不少反侧子,曰李欧阳王赵陈。眼中英雄陈高祖,嗟尔竖子何纷纷。雕戈所指自惊溃,播弄股掌清妖氛。大开幕府置官属,胙以茅土酬崇勋。而翁而夫而子孙,以夫人功朱丹轮。石龙大郡转谯门,襁褓小侯封阳春。赐汤沐邑千五百,椒宫驿致分珠珍。列布中庭示来世,以忠义训为人臣。楚南岭西赣水北,奄数千里连齿唇。纛旗铜鼓张绣幰,想像麾下趋雷云。木兰不用尚书郎,一十二载徒从军。铭功钟鼎著竹帛,夫人盛烈古未闻。后来惟有吴越王,钱氏忠孝追后尘。其余巾帼加冠巾,幺麽南汉奚足云。明初保障推何真,是亦婢子工效颦。嗟哉夫人谁与伦,嗟哉夫人无与伦。”蔡东藩评价:“冯夫人冼氏,谓非常人,诚哉其然。惟冼氏为一妇人,乃能鉴别枭雄,已非凡品,且为冯宝设谋,智赚迁仕,有此巾帼,不亚须眉。”冼玉清赞誉:“冼夫人是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牙悬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周恩来总理称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吴晗评价:“冼夫人是我国越族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妇女之一,他对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有贡献,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应该歌颂的。……她的一生是值得也应该写成历史剧的。”江泽民表示:“当年冼夫人力排阻力不搞分裂,坚持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其功不可没,难怪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至今她仍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赵剑敏评价:“而隋朝在南方对岭南少数民族的平抚,则有赖于一个杰出的女性,一个丝毫不逊色于须眉的巾帼英雄。”
冼夫人为高凉冼氏之女,兄长为南梁州刺史冼挺,夫君是高凉太守冯宝。她育有儿子冯仆,孙子有冯暄、冯盎、冯魂。
关于冼夫人,在籍贯、姓氏、享年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在籍贯上,电白、高州、阳江三地对冼夫人故里争议激烈。《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记载,冼夫人为高凉人。在姓氏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冼夫人之姓应从水旁作洗,依据《隋书·列女传》《资治通鉴》等记载,且《说文解字》《唐韵》等书无冼字,冼姓是以地为氏。另一种观点以冼玉清《冼夫人非姓洗》一文为代表,认为冼姓是广东越族特有之姓,由方言形成,特殊读音为“铣”,上声,仅作姓氏用,因是方言字,全国不通用,致使历代史家误改。具体例证有北京国子监明代进士题名勒石、粤地冼氏祠堂匾额及墓志碑铭、冼夫人故乡冼氏族人姓氏等均从“冫”旁。在享年方面,因过去社会早婚,清代屈大均、近现代吴晗等据此推算冼夫人“八十卒”“存年当在八十三四岁左右”。清代高州知府蒋绍伯奏疏中提出冼夫人“享年九十六”。《冼夫人年谱》作者谭应祥推算冼夫人“仁寿二年壬戌,寿九十岁”。近现代历史学家王兴瑞推算冼夫人卒于隋文帝仁寿二年,享寿九十一岁。后世据此推出冼夫人出生年份的三种主要说法:天监十二年(513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天监十一年(512年)、普通三年(522年)。
冼夫人逝世后,被民间尊奉为“岭南圣母”“圣母娘娘”“天南圣母”(俗称“洗太亚婆”)”“南海保护神”“清福夫人”“懿美夫人”“正顺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爱神”等。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遍布各地,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广东到广西,乃至东南亚国家。仅高州境内就有冼太庙200多座,有的称冼夫人庙,有的称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等。吴川市有洗庙街,电白、高州等县(市)有冼夫人墓及驻军、练兵遗迹。海南岛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举行“闹军坡”活动纪念她。2014年,岭南圣母冼太夫人“信俗”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海内外冼夫人庙宇和纪念馆逾二千座,越南冯屈村有“洗太夫人祠”,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增江有规模宏伟的“洗太庙”,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华族借助冼夫人信仰平息与马来族的械斗冲突,实现民族和解。
冼夫人去世后,按俚人习俗归葬于故里山兜之原(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丁村),其墓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城冼太庙,又名冼夫人纪念馆,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市区文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多次重修。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前殿、中殿、正殿和冯公庙四进深,均为硬山顶,面宽3间,进深2间。冯公庙与正殿相连,正殿右次间后壁设拱门相通。正殿中堂有冼夫人坐姿雕像,中殿两壁保存14方完整碑刻,计10000多字,记述冼夫人生平事迹,字体有篆书、正楷和行书。其中一诗碑长1.1米,高0.7米,刻着清嘉庆年间六属10位官员歌颂冼夫人功绩的诗,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2月,江泽民、费孝通视察、参观高城冼太庙时盛赞冼夫人,费孝通还亲笔题词“巾帼英风”。雷州的冼夫人庙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镇英利圩中街东侧,是雷州乃至湛江地区唯一祀奉冼夫人的庙宇,始建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