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浙江省杭州人物 蔡荣根,1964年9月生,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蔡荣根,1964 年 9 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引力理论和宇宙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教育经历 本科阶段:1981年至1985年,蔡荣根在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本科。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刻苦,对物理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阶段:1985年至1987年,他进入四川大学物理系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在四川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 博士阶段:1992年至1995年,蔡荣根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他在博士期间专注于引力理论和宇宙学方向的研究,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其后续的科研事业发展奠定了关键的基础,并于1995年6月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与工作经历 早期研究与教学:1987年7月至1992年8月,蔡荣根在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担任讲师。在此期间,他一边从事教学工作,培养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一边坚持进行科研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1995年7月至1997年6月,他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正式开启了在引力理论和宇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之旅。 海外研究经历: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蔡荣根前往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理论物理中心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韩国期间,他与国际同行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视野,提升了自己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影响力。1999年9月至2001年8月,他又前往日本大阪大学物理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日本的研究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多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技术,为他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回国发展与重要成就:2000年底,蔡荣根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回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2003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这是对他在科研领域杰出成就的高度认可。此后,他在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引力理论和宇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06年,蔡荣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他凭借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担任领导职务与学术兼职:2017年8月,蔡荣根增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并于11月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他多年来在科研领域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充分肯定。2017年9月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在领导研究所发展的同时,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开展工作。2019年,蔡荣根当选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学会会士,202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此外,他还担任了多个重要的学术职务,如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主任等,为推动我国物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3月,蔡荣根担任宁波大学校长,肩负起了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谋篇布局的重任。 主要科研成就 蔡荣根是拓扑黑洞的早期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Gauss - Bonnet拓扑黑洞解,该解被国际同行称为Boulware - Deser - Cai黑洞解,在引力性质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他还提出了拓扑德西特时空,证明了渐近德西特时空的视界熵满足共形场论的Cardy - Verlinde公式。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了描述宇宙动力学的Friedmann方程,证明了宇宙视界具有霍金辐射,相关温度被国际同行称为Cai - Kim温度。他发表论文260余篇,论文被引15000余次,H指数68。 荣誉与奖项 蔡荣根在科研生涯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除了前面提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他还在2014年获得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奖。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录。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此外,他还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荣誉,在培养物理学专业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社会影响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蔡荣根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科学普及活动。他经常受邀到各地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报告,向公众传播物理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他还担任了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为推动全球物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担任宁波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学专业人才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努力工作。 蔡荣根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我国物理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物理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