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良村[公元1888年-1919年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鄂州公校原校长]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物 蔡良村(1888~1919),亦名以贞。黄陂蔡家榨人。14岁入县学。1903年考入武昌两湖师范学堂,与董必武结为挚友,参加同盟会和文学社。 # 蔡良村:热血铸忠魂,革命写春秋 蔡良村出生于1909年,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毅然投身革命浪潮,成为湖北革命事业的重要推动者。早年,他与牟鸿勋、苏成章、蔡济民等革命志士共同组建湖北革命党人秘密机关部,负责联络学界,积极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传播革命思想,为革命积蓄力量。 1911年春,蔡良村展现出卓越的宣传才能,与詹大悲、查光佛、宛思演、温楚等人创办《公论报》《大江报》,并担任主笔。他以笔为刃,在报章之上撰写文章,大胆抨击时政,积极传播欧美先进思想,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当时,《大江报》发表黄侃所撰《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如惊雷般震动社会,却也激怒了湖广总督瑞澂,最终报馆被查封,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报纸所承载的革命舆论力量 。 武昌起义爆发后,蔡良村迅速投身新生的革命政权建设,担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秘书长。在此期间,他参与筹办《中华民国公报》,并担任编撰工作,通过这份报纸积极宣传革命主张,为新生政权的舆论建设贡献力量 。1912年1月,蔡良村任职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担任科长一职。凭借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他旋即被推选为湖北省教育会会长,同时兼任鄂州公校校长,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革命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蔡良村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为捍卫革命成果而战。1914年春,面对国内严峻的革命形势,他东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进一步坚定革命信念。归国后,他回到湖北,与蔡济民等革命同志共同组建“中华革命军鄂军总司令部”,担任军事总参议兼秘书长,积极谋划军事行动,推动革命事业发展 。1916年2月18日,蔡良村协助江元吉组织武昌南湖陆军第一师炮队举行反袁起义,勇敢地向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发起挑战。此后,他又与蔡济民前往上海,积极策划在湖北武穴发动起义,持续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奔走 。 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蔡良村坚定追随,接受孙中山的指示,与蔡济民等革命志士组织“鄂西靖国军”,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不懈奋斗 。然而,在革命的道路上,蔡良村遭遇了残酷的暗算。1919年1月,他不幸被川军方化南的参谋长吴清熙杀害,年仅30岁 。蔡良村短暂的一生,始终与革命紧密相连,他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出全部力量,其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