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丁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颖[公元1888年-196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茂名市高州市人物
丁颖(1888年11月25日-1964年10月14日),男,字君颖,号竹铭,广东高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高等教育先驱,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
丁颖,1888年出生于广东茂名市高州市。他是中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对农业科学的执着热爱和卓越的科研成就,为中国农业发展尤其是稻作研究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4年,他走完了为农业科学事业奉献的一生。

高州,这片土地孕育了丁颖朴实勤劳的品质。自幼,丁颖便目睹了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却难以温饱的艰辛,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改变农业现状的种子。年少的丁颖勤奋好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尤其对农业相关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向老农请教种植经验,心中暗自立下为农业发展而努力的志向。

1909年,丁颖怀着满腔热忱,考入广东高等农业学堂。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无论是植物学、土壤学还是农学理论,他都深入钻研。他的勤奋和天赋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赏,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12年毕业后,丁颖怀着进一步深造、寻求农业救国之路的理想,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日本熊本第五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在东京帝国大学,丁颖接触到了世界先进的农业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他刻苦学习,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他深知,只有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才能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1924年,丁颖学成归国,回到母校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他将在国外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全身心投入到稻作科学研究中。当时,中国的稻作生产面临诸多问题,品种落后、产量低下、病虫害频发等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丁颖决心从基础研究入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他深入田间,亲自播种、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过程。为了选育优良品种,他不辞辛劳,走遍广东各地,收集了大量的水稻品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着诸多困难。田间工作条件艰苦,风吹日晒,蚊虫叮咬,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对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等有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水稻品种多型性”等重要理论,为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水稻育种方面,丁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33年,他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成功培育出“中山1号”水稻新品种。这一品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广东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为缓解当时粮食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继续致力于水稻育种研究,培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如“包胎矮”“木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时期都为农业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丁颖不仅专注于科研,还十分重视农业教育。他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常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又关怀备至,深受学生爱戴。在他的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农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成为中国农业科研和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丁颖

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局势动荡,条件艰苦,丁颖依然坚守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他随学校辗转多地,但科研和教学工作从未中断。他深知,在艰难时期,农业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他继续开展水稻研究,为保障战时粮食供应提供技术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丁颖迎来了农业科学发展的新机遇。他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他积极参与国家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农业政策的出台提供专业建议。在他的带领下,全国稻作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各地建立了多个稻作研究机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1955年,丁颖凭借在稻作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稻作科学研究的肯定。此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拓展稻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他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水稻品种资源普查,对中国丰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为进一步的品种改良和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料。

1964年,丁颖因病逝世,但他的精神和贡献永远铭刻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一生致力于稻作科学研究,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农业。他培育的优良水稻品种至今仍在造福百姓,他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广东茂名市高州市,丁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投身农业科学研究,他的故居等成为人们缅怀他的重要场所,他的故事也在不断传承,激励着更多人为实现农业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杨一清下一篇:冯宝
中央研究院院士
仁寿医院医生
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国陆军中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近现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重庆市委书记
文艺耕耘者
开国少将
淮安历史上第二位状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矢志不渝的革命实干家
菲律宾共和国首任总统
前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印度开国总理
南朝梁高凉郡太守、冼夫人之夫
民国广东代省长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