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永[公元1919年-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像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物 蔡永(1919年—2001年9月10日),江西省泰和县人。原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先后任第一军团师青年科科长、八路军一一五师营教导员、新四军第六支队团政委,苏北军区团长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副师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平津、广西等战役。建国后,任师长、军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回国后,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军长。后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蔡永将军2001年9月10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3岁。
# 蔡永:从苦难中走来的铁血将军 蔡永于1919年出生在江西省泰和县的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投身红军的父亲蔡金祥、二叔蔡维祥影响,10岁的他加入村里儿童团并担任团长,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幸的是,其父亲与二叔在红军创建初期与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时牺牲,为继承父辈遗志、报仇雪恨,1931年,年仅12岁的蔡永毅然报名参加红军。从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的小战士起步,他逐步成长为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44团、第1师3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以及红2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与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蔡永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三营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鲁南独立团政委,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多个团政委,第十旅二十八团政委,淮海军区特务团团长兼政委等职。他率部投身平型关战役,在苏鲁豫、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反“蚕食”战斗中奋勇作战,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940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2月12日,当地部分武装叛变。13日拂晓,时任十七团政委的蔡永带领被关押在永城邵山的五十余名干部夺枪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经战士救护脱险。彭雪枫司令员与张震参谋长亲自探望,蔡永深受感动,伤未痊愈便重返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蔡永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6师参谋长、四野第39军116师副师长等职务,指挥部队参与怀德、昌图、四平、彰武、闻家屯战斗,以及平津、湘西、广西等重大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中,蔡永所在团承担主攻任务,他在战斗中再次身负重伤,却以顽强毅力坚持指挥直至胜利,最终因伤势过重昏死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蔡永先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师长兼广西平乐军分区司令员、49军参谋长,空军第3军参谋长等职。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军参谋长,后兼任志愿军空军前方指挥所参谋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方指挥所参谋长。此后,他还任职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第四军军长,以及南京、沈阳、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重要岗位,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土防空作战作出卓越贡献。蔡永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的一生,是浴血奋战、忠诚奉献的一生,其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