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耀彩[公元1917年-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物 易耀彩(1916年/1917年—1990年10月7日),江西泰和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八军团连指导员、八路军一二〇师旅司令部作战科长、晋察冀军区三十四团团长、冀察军区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八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三军副军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员、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和政委、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 易耀彩:从井冈烽火到深蓝征程的传奇将军 易耀彩,1916 - 1917年间出生于江西泰和苑前乡螺岗村。1929年5月,年仅十二三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8月投身红军,1931年2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从革命老区走出的战士,以坚定的信仰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土地革命:战火淬炼的青春 1929年,易耀彩参与家乡泰和县农民暴动,迈出革命第一步。1930年起,他先后担任江西万泰县独立团特务连战士、班长,红军独立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等职。1933年,调入红八军团,历任二十三师九十六团二营八连政治指导员、青年干事、组织干事。在中央苏区战斗中,他屡立战功;长征路上,红八军团在湘江战役遭受重创,易耀彩凭借顽强意志随军委转战,1936年任军委一局二科科员,1937年进入延安抗大深造 。
抗战烽火:冀察大地展锋芒 抗日战争爆发后,易耀彩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三十四团营长、团长等职。1940 - 1944年间,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冀察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多次反“扫荡”战斗 。在来源、蔚县等地作战中,他以灵活战术重创日军,为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驰骋华北建奇功 解放战争时期,易耀彩先后担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察哈尔省军区参谋长。1946 - 1948年,他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八旅、七旅旅长,率部在华北战场屡创佳绩。攻打大同期间,他巧妙布局,攻克白家窑子并设伏歼敌;定兴战役中,冒雨抢渡拒马河,全歼守敌1500人;漕河头战斗中,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歼灭敌军4600余人,获中央军委嘉奖 。1948年后,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六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为解放华北、西北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岁月:铸就海军新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易耀彩投身海军建设。1950年10月,任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岸炮阵地修复、机场修建和巡逻艇研制等任务,筑牢胶东半岛海防。1953 - 1958年,他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委等职。1969年,当选中共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海军岗位上,他推动潜艇人才培养和北海舰队建设,为海军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传奇轶事:铭记历史瞬间 长征途中,易耀彩在泸定桥战役中,抱着木板滚过百米铁索,成功突破天险;过草地时,他身患疟疾,依靠舅姥爷用牛皮腰带熬制的“牛肉汤”奇迹般康复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革命年代的艰辛,更彰显了革命者的坚韧不拔。
1955年,易耀彩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10月3日,易耀彩在北京逝世,部分灵骨撒在青岛海域,部分归葬故乡,他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一生,其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