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绍武(1906年-1978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广西武鸣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军区武鸣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中共武鸣地委书记,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7月14日逝世。
卢绍武生平事迹
卢绍武(生卒年:需补充具体年份),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下按历史时期梳理其主要经历:
大革命时期(1926 年)
1926 年,卢绍武加入国民革命军第 7 军,投身北伐战争,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开启军事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1929-1936 年)
投身红色革命: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在红 7 军历任 19 师 56 团排长、连长。
职务晋升与转战:1930 年,任红 7 军 19 师 56 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1931 年秋,随军转入江西桥头,编入红 3 军团 13 团,任教导营营长;1934 年 4 月,任 13 团参谋长兼第 3 营营长,同年 12 月长征至贵州时,调任红 3 军团 4 师 12 团参谋长;1936 年 10 月随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 1 纵队作战参谋、第 25 军 225 团参谋长、第 15 军团 75 师参谋长,率部参与柳林、直罗镇等战役,并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
初赴抗日前线:抗战初期,任八路军 115 师第 344 旅第 688 团参谋长、344 旅参谋长。
战略区域转战:1939 年 5 月,任八路军冀鲁豫边区支队参谋长;1940 年 2 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参谋长;1942 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 年 6 月,任八路军南下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
历任晋冀鲁豫 1 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 38 军副军长等职,在解放全国的战场上屡建战功。
建国之后(1949 年后)
军政双重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38 军副军长,同时兼任中共武鸣地委书记、武鸣专署专员、武鸣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后历任广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国家建设贡献:作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地方建设和军队发展建言献策。
逝世与荣誉
1978 年 7 月 14 日,卢绍武逝世,终年 72 岁。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其卓越功勋永载史册。
以上内容按历史阶段系统呈现了卢绍武的革命历程与贡献。若需补充生卒年份或调整内容详略,欢迎告知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