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芳[清][公元1811年-1855年,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广西自治区 南宁武鸣人物 李开芳(约1826—1855年),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两江乡龙英村人,一说广西郁林州人 ,壮族,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因避翼王石达开讳,改名来芳。 李开芳参加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金田起义后,历任监军、总制等职。1852年4月,李开芳随同太平军向湘鄂地区进军;10月于长沙擢金一正将军;12月,在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部攻取湖北汉阳,寻擢殿右二检点。次年1月克武昌,封地官正丞相。至10月底达天津静海,清廷震动,洪秀全封他为靖胡侯。此后在天津驻扎,等候援军,于次年2月南撤,3月占阜城,5月退至东光之东西连镇。1855年3月17日,闻连镇失守,连夜突围,撤至茌平冯官屯。5月31日,李开芳以请降为名,突围失败,被擒。 太平天国乙荣五年(公元1855年) 初五日,李开芳在北京就义。 李开芳作战勇敢,被称为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首。与林凤翔合称“武鸣双雄” 李开芳:太平天国北伐悍将的传奇与悲歌 一、投身革命:从受压农民到起义先锋 李开芳因不堪忍受封建剥削与压迫,毅然投奔桂平紫荆山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他参与金田起义,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他随西王萧朝贵征战,从长沙到武昌,一路冲锋陷阵,凭借赫赫战功不断晋升:1852年7月升金一总制,9月擢金官正将军,11月克岳州后升殿右二指挥,12月破武昌后晋封地官正丞相,成为太平军年轻的重要将领。 二、北伐征程:横扫中原的军事锋芒 1853年,李开芳与林凤祥受命率部北伐,目标直指清朝心脏北京。这支两万余人的精锐之师,以雷霆之势横扫江南江北: 战略推进:3月攻占南京后,先克镇江、扬州,5月从临淮关入河南,破归德、围开封,借巩县民船渡黄河,直逼山西、直隶。9月前锋抵保定近郊,京师震动,官绅三万余户逃亡。 战术亮点:在独流镇与静海,李开芳与林凤祥互为犄角,构筑防线,清军久攻不下。其部队善用地形,如在高唐州以布梯、地道设防御敌,夜间突袭屡创清军,甚至迫使胜保“惴惴自保”。 三、绝境抗争:从连镇到冯官屯的最后战斗 1854年,北伐军因孤军深入、粮饷断绝陷入困境。李开芳率马队突围至高唐州,试图接应援军未果,与清军展开拉锯战。1855年,林凤祥部覆没后,僧格林沁重兵围困冯官屯,李开芳率军掘濠筑垒,以地道战、地雷战反击,甚至在水灌屯寨的绝境中,仍乘夜突袭清军炮台。清军以万余兵力围数百太平军,久攻不克,最终以水攻淹没屯寨,太平军火药、粮食尽毁,陷入绝境。 四、诈降与就义:英雄末路的悲壮抉择 面对重围,李开芳决定将计就计诈降突围。他先派先锋黄近文率百余人伪装难民诈降,试图里应外合,不料计划败露,接应部队遭清军屠杀。4月24日,他乘大风天气率部伪装缴械,却中僧格林沁埋伏被俘。被俘后,李开芳在押解途中绝食抗敌,5月5日在北京就义时,与部将黄懿端等人面对凌迟酷刑,“昂首扬眉,怒目四顾”,黄懿端更在刑场踢死清兵、高呼革命口号,尽显英雄气节。 五、历史印记:名将的功过与身后荣光 李开芳以“作战勇敢”著称,被称为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首”,与林凤祥并称“武鸣双雄”。其北伐虽因战略冒险最终失败,却极大牵制了清军主力,震撼清廷统治。1863年,太平天国追封其为“请王”,其子李永保袭爵。时人记载他就义时“仰面四顾,毫无惧色”,其悍勇与气节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精神的象征,在近代农民战争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