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陆荣廷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陆荣廷
陆荣廷[公元1859年-1928年,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像 广西自治区 南宁武鸣人物
陆荣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旧桂系军阀领袖。壮族,原名亚宋,字干卿,小名阿发,广西南宁武鸣区宁武镇雄孟村人,时人称“陆武鸣”,游勇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清朝招抚,编为健字前营。因镇压会党卖力,历任管带、督带、分统、统领。
1907年报称驱逐革命军,克复镇南关(今友谊关),升左江镇总兵。1911年授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被举为副都督;逼走沈秉坤、王芝祥,当上广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国同盟会,镇压革命分子,起用旧官僚,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被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衔。护国战争前,因同袁世凯的矛盾激化,密谋讨袁。参加组织两广护国军务院,任抚军。旋任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桂系势力扩张到广东。护法运动开始,欢迎孙中山南下广州,陆任广州军政府粤湘桂联军元帅,并出兵攻占湖南抗击北军南侵。1920年驻闽粤军和广东民军将桂系驱逐出粤境。翌年孙中山命粤、滇、赣各军入桂讨陆,陆嫡系谭浩明部退往桂西继续抵抗。
1923年乘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粤军撤退,卷土重回广西。后逃离广西下野,寓居上海,后移居苏州。1928年11月病逝于上海,享年70岁。1929年灵柩运回广西,葬于武鸣区城西的狮子山。

陆荣廷:从南疆草莽到乱世枭雄的传奇人生

一、苦难童年:赤贫出身与命运转折
清咸丰九年(1859年),陆荣廷生于广西武鸣县垒雄村的破茅寮中,因家贫出生时竟无片布裹身。四岁时,父亲陆业秀被村民诬为通太平军遭殴打致死;母亲改嫁后,他随养母生活,10岁入私塾仅一年便因母丧辍学,沦为孤儿乞丐,在街头巷尾饱尝世态炎凉。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对底层疾苦的敏锐感知,也埋下了反抗命运的种子。


二、绿林崛起:从号役到抗法领袖
龙州立足:1875年流落到龙州后,陆荣廷从茶馆侍仔、衙门号役做起,逐步熟悉官场规则。1879年因打死法国传教士的恶犬、痛殴欺凌华人的法兵,被迫上山为匪,以“不抢中国人”为原则,专与法军为敌,啸聚数千人,成为中越边境令法军闻风丧胆的“义盗”。
抗法传奇: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加入唐景崧军营,以敢死队身份深入越南作战,因功升哨长。战后率部滞留边境,以山地游击战痛击法军,1892年那兰之战全歼法军多威大卫部队23人,被法人立碑“纪念”。其部发展至5000余人,成为南疆抗法主力,法国多次联合清军会剿均告失败。


三、清廷武官:从巡防营到封疆大吏
剿匪升迁:1894年受清廷招抚,任巡防营管带,以“剿抚兼施”平定广西游勇,因功累升至广西边防军务督办、右江镇总兵。1906年赴日考察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次年镇南关起义中假意攻剿革命军,战后虚报战功获封“捷勇巴图鲁”,升任广西提督。
政治投机:1911年辛亥革命后,陆荣廷见风使舵,通电拥护共和,就任广西都督。在“二次革命”中拒绝孙中山号召,镇压柳州起义,获袁世凯授予勋二位;1915年表面劝进帝制,实则密谋反袁,1916年3月通电讨袁,宣布广西独立,被推为两广护国军都司令,成为护国战争关键人物。


四、两广枭雄:从“广西王”到护法争议
治桂十年:1912年迁省会至南宁,重用裙带(妻舅谭浩明、把兄弟陈炳焜),形成以绿林和宗族为纽带的桂系集团。虽平定匪患、开辟邕武路,但滥发桂钞3593万元,纵容部下在广东劫掠,压制舆论,枪杀报人,引发粤桂矛盾。
护法混战:1917年反对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却在段祺瑞武力统一威胁下出兵湖南,后又联直反孙,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20年粤军回师广东,桂军溃败,陆荣廷被迫下野,1924年被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竑逼退,退出政治舞台。


五、历史争议:功过交织的复杂评价
抗法与护国:早年抗法护边、护国倒袁,被孙中山赞为“再造民国”,黎元洪授予“一等大绶嘉禾章”;李宗仁称其独立“实为护国运动胜利之关键”。
军阀局限性:治桂期间剥削民财、压制革命,护法运动中投机自保,阻碍统一,被章太炎批评“晚节不终”。百姓对其评价两极:既念其“止匪安民”,又恨其“祸粤殃民”。
身后哀荣:1928年病逝于上海,灵柩归乡时百姓自发路祭,其治丧费竟依赖旧部资助,与同期军阀聚敛巨财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乱世枭雄的复杂底色。


六、轶事与遗产
民间符号:“陆荣廷睇相——唔衰揾来衰”的歇后语,讽其自讨苦吃;改家乡“武缘”为“武鸣”,意在“以武功鸣于天下”,地名沿用至今。
历史定位:作为从乞丐到“广西王”的传奇人物,陆荣廷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抗争者,也是军阀割据的参与者,其一生映射了清末民初边疆动荡与社会转型的剧痛,成为近代中国复杂政局的缩影。

陆荣廷生卒争议与后世纪念

一、出生日期的多元记载与争议
陆荣廷的出生日期存在多种历史记载,目前主要说法包括:
咸丰九年(185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公历8月13日):《中华民国史》等权威史料持此说,被多数研究者采用。  
其他日期:部分文献记载为咸丰九年农历九月九日(公历10月4日)或九月十九日(公历10月14日),另有《四库存目子平汇刊·秘本子平真诠》提及九月十九日。此外,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六年(1856年)等说法亦见诸个别史料,但可信度较低。  

**争议焦点:日期差异源于清末民初户籍记录缺失及口述史的模糊性,公历与农历换算、地方志记载疏漏等因素加剧了分歧。目前学界仍以《中华民国史》记载为基准,其他说法作为补充参考。


二、后世纪念:墓地与故居的历史印记
1、墓地:狮子山下的枭雄归宿**  
   陆荣廷1928年病逝于上海,次年灵柩归葬广西武鸣区城西狮子山。墓地由当地政府及企业共71家单位重修,20世纪80年代立碑,但长期疏于维护,现存墓区杂草丛生,见证了历史变迁中的人物浮沉。

2、故居业秀园:南疆河畔的军阀往事**  
   位置与布局:位于龙州水口镇牧马河与洞桂河交汇处,占地7000余平方米,1919年为纪念其父陆业秀而建,取“业精于勤,秀外慧中”之意。  
   建筑特色:兼具清末南方民居与官府衙署风格,前院为花园式庭院,后院设二层砖木主座、18间厢房及戏楼、码头等,曾是桂系军政活动的重要场所。  
   历史变迁:20世纪50年代为驻军营地,后归地方使用;“文革”期间作为村委会办公地,90年代末至今闲置。1996年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虽破损严重,仍为研究桂系军阀史的实物载体。


三、学术研讨: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多维视角
2011年11月,“陆荣廷与广西近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60余位区内外学者围绕其历史地位展开讨论:
核心议题
  - 陆荣廷在反帝(如中法战争抗法)与军阀混战(如护法运动)中的双重角色;  
  - 其治桂十年(1912-1921年)对广西军事、经济近代化的影响(如筹建讲武堂、开辟公路);  
  - 与孙中山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复杂关系(如镇南关起义的立场摇摆、“二次革命”的对立)。  
学术共识:学者普遍认为,陆荣廷是近代广西从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关键人物,其功过需置于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与军阀政治的双重语境下考察,打破“非黑即白”的评判模式,关注其作为底层崛起者的历史局限性与时代必然性。


四、历史记忆的当代回响
陆荣廷的争议性形象在民间与学界持续引发讨论:
民间叙事:武鸣等地仍流传其“义盗”抗法、治桂安民的传说,与“陆荣廷睇相——自讨苦吃”的歇后语并存,折射出百姓对其复杂情感。  
文物保护:业秀园与墓地的现存状态,反映了近代军阀历史遗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困境,如何平衡历史纪念与现实利用,成为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从草莽到督军”的典型人物,陆荣廷的生平与身后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传奇,更是解读西南边疆近代化历程与军阀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口。
上一篇:李开芳下一篇:何姿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中国近代北洋军阀领袖
北洋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惇勤亲王奕誴第四子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杰出作家
甘肃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宋朝宰相,宋末三杰
北京大学校长
明代画家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革命烈士
清末民初军事、政治人物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澳大利亚第5任总理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北伐将军、烈士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开国少将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革命烈士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法学家、教育家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