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炳桂[公元1911年-1978年,开国大校] 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物 昌炳桂(1911-1978),1911 年12月23日生。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社上村(今上老村)人。 [2]曾任陕西省军区参谋长,1978 年病故。
昌炳桂,年少时在家乡辛勤务农,还曾学习木工技艺,凭借勤劳与坚韧,在平凡岁月中磨砺意志。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此踏上革命征程;1930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战斗生涯。
参军之初,昌炳桂迅速崭露头角,同年8月便担任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六团第一连班长,1931年3月升任红三军排长。1932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红三军副连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昌炳桂积极投身中央根据地多次反“围剿”斗争,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英勇无畏,与战友们并肩作战。1934年10月,他跟随红军主力参加长征,在漫长而艰险的征途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始终坚守革命信念。1935年3月,任红三军营长;1936年2月,担任中央独立第一团团长,在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军事才能,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昌炳桂投身抗日战场。1938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参谋长;1940年2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二纵队副参谋长;1942年4月至1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教导第七旅副旅长;1943年9月至12月,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后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之后,他前往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参谋长;1946年7月至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至1947年10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旅长;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中原地区鄂豫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12月,任鄂豫军区参谋长兼教导第一旅旅长 。
1948年,在中原野战军发起宛东、豫东战役期间,国民党军从大别山抽调兵力,鄂豫军区对敌斗争形势发生转变。昌炳桂临危受命,4月至8月兼任鄂豫军区教导旅旅长党委委员;5月至1949年2月,任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鄂豫军区副司令员;8月至1949年1月,兼任中原军区鄂豫军区教导旅第一旅旅长、党委委员;1949年1月至2月,任中原军区鄂豫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副军长。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等重大战役,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昌炳桂继续为国防事业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949年10月至1952年2月,他任第十八军副军长;1950年1月,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月至6月,任西南军区支持司令部司令员,负责进军西藏的支援工作,并参与组织昌都战役;12月,到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2月,被任命为西藏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后调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第三班主任;1954年6月,入华东高干文化班学习;1957年6月至1963年4月,任陕西省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昌炳桂被授予大校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是对他卓越功绩的高度肯定。1978年7月12日,昌炳桂因病在西安逝世,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其坚定的信念、英勇的精神和杰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