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和[公元1916年-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物 王元和(1916年-1997年05月30日),江西省安福县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历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战士、青年干事、中央军委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副科长等职,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党总支书记、直属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四十七团政治委员等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补训兵团第四旅政委、北京公安总队副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内卫第二师政委、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兼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政委、天津警备区副政委、政委、顾问。行政8级。1962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5月30日,王元和因病于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 # 王元和:戎马倥偬铸忠魂,矢志不渝守初心 王元和,1916年出生于江西安福塘边高瑶村,这位从赣鄱大地走出的革命战士,用一生的奋斗与坚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印记。
1929年,王元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便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宣传员、第11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5师1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以及红3军团直属队青年干事,积极参与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不畏艰险,深入部队、群众开展宣传工作,为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长征途中,他历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团8团1营连政治指导员,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岗位,保障部队安全。1935年9月,他进入红四方面军,任第4军10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军政治部民运部部员、第10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并参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为革命胜利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元和任职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动员群众投身抗战。1938年,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此后,他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7大队政治指导员、第二分校直属队总支书记、直属政治处主任、校政治部直工科副科长等职,为培养抗日军政人才倾注心血。1943年,他进入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并担任第2队队长。1945年,王元和任冀晋军区第四军分区第47团、第29团政治委员,在反“扫荡”作战中,他带领部队与敌人顽强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石家庄对日受降战斗中,他积极参与,见证了侵略者的失败与正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王元和历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1旅32团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补训第4旅政治委员等职。在丰镇、集宁、清风店、石家庄、徐水等战役战斗中,他深入一线,做好政治工作,鼓舞部队士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王元和继续在保卫和建设国家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平津卫戍区纠察总队副政治委员、北京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维护首都治安,保障社会稳定。此后,他还任职第一公安军军政干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公安军内卫第3师政治委员,河北省公安总队政治委员兼公安厅副厅长,为公安部队建设和地方安全保障工作作出重要贡献。1971年 - 1978年,他担任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在新的岗位上,依然兢兢业业,守护一方平安。
在荣誉方面,王元和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些勋章是对他革命生涯卓越功绩的高度认可。1997年5月30日,王元和在天津逝世,他的一生,是忠诚于党、奉献于人民的一生,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稳定不懈奋斗,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