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季铁中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季铁中
季铁中[公元1916年-1985年] 黑龙江  哈尔滨市宾县人物
季铁中(1916-1985),原名季兴汉,字在同,宾县泉眼河人。1932年与中共宾县特支许亨植取得联系并被发展为共青团员。10月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初为共青团宾县特支书记。1934年5月任东北反日济南队哈东支队政治指导员。“七·七”事变后,党组织派季到国民党将领石友三部队做统战工作,10月回冀南118师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曾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1944年初,去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季铁中回宾县红连保安大队任政委。1946年起先后任松江军区哈东一分区政治部主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松江省军事部长、中共松江省委委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43军124师政委,回国后任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校校长,后转任东北军区工程兵政委,1956年授大校军衔。1960年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转业到大庆,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1963年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工委副书记。1979年平反,调石油部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1980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1982年离休,1985年4月2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生前著有革命回忆录《我的一生》。
季铁中:矢志不渝的革命与建设先锋
季铁中,1916年11月,诞生于吉林省(今属黑龙江)宾县。这片白山黑水间的土地,赋予了他质朴坚韧的性格底色。中小学时代,季铁中便在进步师生的熏陶下,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身为学生代表,他积极投身反对本县教育当局的学潮运动,还发起并组织了反日救国读书会。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带领同学们传阅进步书刊,在校园内外广泛传播爱国思想,为反日救亡运动添柴加薪,在年轻的心灵中播撒下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火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阴霾迅速笼罩东北大地,山河破碎,百姓蒙难。年仅15岁的季铁中,在共产党员李西山的悉心培养下,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他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哈尔滨接受培训期间,季铁中向李兆麟、冯仲云详细汇报了宾县如火如荼开展的抗日活动,并毅然接受了返回宾县、发动群众坚持抗日的艰巨使命。

1933年4月,季铁中担任中共宾县特支青年委员兼青年团特支书记,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宾县抗日武装的工作中。1934年,他加入赵尚志、张寿锾(李兆麟)领导的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先后担任政治部青年委员、政治指导员。在残酷的战斗中,季铁中尽显机智勇敢。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多次成功粉碎日伪军的疯狂“讨伐”。在袭击五常堡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为战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在大青川突围战里,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困,他冷静果敢,带领战友们突出重围。这些英勇战斗,有力地推动了铁道南以三股流为中心、铁道北以侯林方为中心的两大游击区的扩大,为东北抗日斗争的燎原之势注入了强大动力。1935年,他又奉命回到宾县,继续为壮大抗日游击武装力量而奔波忙碌。

1936年,中共宾县地下组织不幸遭到破坏,季铁中被迫前往吉林工科学校隐蔽,1937年辗转至北平。同年,“七七”事变爆发,山河震荡,国难当头。党组织派他前往冀南石友三部队开展统战工作。10月,在刘大风等同志的领导下,季铁中参与创建了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118师游击队,这支部队随后被编入主力部队东纵一团。此后,季铁中历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他投身“百团大战”,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浴血奋战;参与冀南地区一系列重大战斗,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拼尽全力;积极投身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为建立稳固的抗日后方贡献力量。在收编、改编刘相友等土匪武装的工作中,季铁中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凭借耐心与智慧,成功说服众多土匪武装投身抗日洪流,壮大了抗日力量。

1944年初,季铁中被选派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革命圣地延安,他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革命觉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华大地迎来曙光。季铁中怀着对家乡的深厚眷恋,从延安重返东北,到宾县收编伪保安队,担任县大队政委。1946年1月,他出任松江军区哈东一分区政治部主任,率部深入延寿、五常一带的深山密林,夜以继日地清剿土匪,为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地方安宁立下赫赫战功。1947年,季铁中调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松江省军事部长,并担任中共松江省委委员。在主持松江省军事工作期间,他积极配合地方开展土地改革,助力建立新政权,大力组建民兵队伍,为解放战争打造了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爆发后,季铁中积极响应中央“抗美援朝”的伟大号召,1950年调任42军124师政委,奔赴朝鲜战场。在朝鲜,他协同师长指挥了黄草岭阻击战以及宁远、洛宁里等激烈战斗,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异国土地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与顽强斗志。归国后,他先后担任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校校长、东北军区工程兵政委,为军队的文化建设和工程兵发展贡献力量。

1960年,季铁中遭遇人生挫折,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随后从部队转业,投身大庆石油大会战,担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到任后,他迅速融入工人队伍,将行李搬到一大队一中队,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施工紧张阶段,他与工人一同背负肩扛砖瓦砂石奔赴现场。他对工程指导细致入微,要求严格,有力保证了油库、泵站、井口安装、管道敷设等多项基本建设施工任务的进度与质量。在那个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时期,他心系职工生活,常常深入食堂研究改善伙食,深夜冒雨查访职工住房状况,及时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赞誉,他所领导的工程指挥部被誉为善于打硬仗的“石油野战军”。

1963年底,季铁中的右倾机会主义问题得到甄别,调任大庆炼油厂副厂长。在此期间,他与其他领导一起,一面狠抓新装置的建设与投产,一面注重职工的思想和技术培训。他自己也坚持学习科学技术,努力从外行转变为内行,为炼油厂的发展付出诸多心血。1964年,季铁中调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后任工委副书记。在主持油田政治工作时,他坚持深入基层,为加强石油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懈努力。十年动乱期间,他身处逆境,却毫不退缩,坚决同轻视、排斥知识分子,践踏科学技术,打击迫害革命干部的极“左”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有效调动了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油田持续高产5000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9年,季铁中得到彻底平反,调任石油部任党组成员、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担任国家石油部副部长。即便身居要职,他始终保持初心,心系石油事业发展。1982年离休后,他依然时刻关注着石油工业动态,病重住院期间,还时常了解石油生产情况,对石油事业的热爱至死不渝。1985年4月23日,季铁中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生前,他撰写了革命回忆录《我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季铁中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事迹与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上一篇:卫绍王完颜永济下一篇:金铁霖
卫立煌将军的妻子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开国上将、军事家
原吉林省委书记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苏联第 6 任最高领导人
极具爱国情怀的重要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一生最爱是“红楼”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近现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开国大校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大校
个人政治生涯亦以被开除党籍、晚年病逝告终
澳大利亚工党政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中央委员
原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开国少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著名的数学家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