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仲禹(1919年11月—2002年3月),原名翟家乐,曾用名翟友乐,山东济阳人。1936年6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 翟仲禹:从学生运动到万岁军的铁血名将
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中,翟仲禹是一位从“一二九”运动先锋成长为“万岁军”师长的传奇将领。他的一生横跨学生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国防建设多个历史阶段,用忠诚与勇毅书写了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 **一、投身救亡:从北平学子到兵运先锋**
1935年,就读于北平的翟仲禹毅然投身“一二九”学生运动,成为抗日救亡浪潮中的热血青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加入八路军,后进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党组织派他潜入东北军111师万毅部开展秘密工作。在白色恐怖下,他以卓越的隐蔽斗争能力,逐步在旧军队中播撒革命火种。1942年8月,他参与组织111师起义,率部投奔革命根据地,为党争取了一支重要抗日力量。起义后,他历任111师团指导员、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团长,在山东滨海根据地的“讨顽伪、反扫荡”斗争中屡建奇功,多次率部重创日军,成为巩固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 **二、解放战场:从东北雪原到滇南边疆的攻坚猛将**
解放战争时期,翟仲禹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东北战场的铁血征程**:作为东北挺进纵队1支队团长、东北民主联军7纵队56团团长,他参加“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及1947年秋冬季攻势,在冰天雪地中与国民党军展开拉锯战。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率部参与锦州攻坚战,为封闭东北国民党军退路立下战功。
- **平津战役的高光时刻**:1949年天津战役中,时任38军114师340团政委的翟仲禹,率部直插敌军心脏,一举活捉国民党军2个军长,成为战役经典战例。
- **中南与西南的追歼战**:随38军南下后,他先后参与宜沙、衡宝、滇南等战役。在滇南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以“快速迂回、奔袭要点”战术,抢占红河桥头、蛮耗、宜德山等要地,切断国民党第8军逃亡境外的退路,为西南全境解放画上句号。
- **湘西剿匪的艰苦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率部深入湘西山区,冒着酷暑展开4个月剿匪作战,歼灭土匪千余人,活捉匪首,彻底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捍卫了新生政权。
## **三、抗美援朝:“万岁军”师长的铁血荣光**
1950年,翟仲禹率38军114师入朝参战,开启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篇章:
- **四次战役的生死较量**:在第一次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夺取沙坪敌炮兵阵地,切断敌军退路;第二次战役奇袭嘎日岭,突破美军“联合国军”防线,合围凤鸣里,为38军赢得“万岁军”称号奠定基础;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直逼汉城;第四次战役中,他率部在汉江两岸浴血防御,以血肉之躯顶住美军钢铁洪流。
- **阵地防御战的战术创新**:1952年,他指挥部队参与394.8高地反击战,通过坑道战与运动战结合,大量杀伤敌军,成为志愿军阵地战的经典范例。
- **军事深造的战略视野**:1953年归国后,他被选派至苏联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学习,系统钻研现代战争理论,为其后期担任高级指挥职务埋下伏笔。
## **四、国防建设:从边疆海防到后勤战线的治军者**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翟仲禹历任3兵团副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某军副军长等职,投身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 **边疆防务的砥柱中流**:任吉林省军区政委期间,他加强边境军事部署,推动军民联防体系建设,筑牢东北边疆安全屏障;
- **后勤战线的改革先锋**:1970年代末,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他针对后勤保障体系弊端,推动“联勤保障、平战结合”改革,提升部队全域作战保障能力;
- **战略机关的统筹者**:作为沈阳军区党委常委、副参谋长,他参与制定东北地区军事战略规划,协调陆海空三军协同训练,为新时期战区建设奠定基础。
## **五、荣誉与传承:功勋卓著的革命生涯**
翟仲禹的军事生涯满载荣誉:
- **勋章印记**:先后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及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彰显其在国内外战场的卓越贡献;
- **精神遗产**:战争年代,他是“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猛将;建设时期,他是“勇挑重担、改革创新”的治军者。其指挥过的38军114师,至今仍以“万岁军”传人著称,传承着他留下的铁血基因。
1987年7月,翟仲禹离休。他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缩影,更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军人精神的生动诠释。正如他在朝鲜战场上写下的战地日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为国家和民族赴汤蹈火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人民军队的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