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安(1917.1~1987.11),曾用名张泰祥、 张子安。山东省长清县五峰山乡庄家庄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清县大峰山抗日游击队班长、司务长,八路军泰西六支队政治员、一团二营八连政治指导员,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特务营总支书记、教导员,基干三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共齐禹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基干三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兼贵州军区镇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铁道工程第六师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参谋长,铁道兵东北指挥部政委,铁道兵政治部顾问等职。
1985年1月,张治安按副兵团职离职休养。1987年11月,张治安在北京逝世 。
# 张治安:从齐鲁烽烟到铁道战线的忠诚战士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壮丽征程中,张治安是一位横跨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的复合型将领。他从齐鲁大地的抗日游击队起步,历经战火淬炼,后又在铁道兵战线深耕数十载,用一生诠释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 **一、投身革命:齐鲁大地的抗日先锋**
张治安(曾用名张泰祥、张子安),山东省长清县五峰山乡庄家庄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毅然投身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长清县大峰山抗日游击队的骨干力量。
- **基层战斗历程**:从游击队班长、司务长,到八路军泰西六支队政治员、连政治指导员,他在齐鲁大地与日伪顽军展开游击战,参与多次反“扫荡”作战,以灵活战术和顽强意志坚守敌后根据地。
- **冀鲁豫战场的政工担当**:抗战后期,他历任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特务营教导员、基干三团政治处副主任,在巩固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的斗争中,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的作用,被誉为“能打硬仗的政工干部”。
## **二、解放战争:从华东到西南的铁血征程**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安随部队南征北战,成为第二野战军的一员猛将:
- **主力战役的淬炼**:参加睢杞战役、淮海战役时,他作为团政治处领导,深入前沿阵地开展战时动员,激励官兵突破国民党军重兵防线;渡江战役后,随部队参加衡宝战役、西南战役,一路追歼残敌,为全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 **军政兼修的指挥员**:担任中共齐禹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期间,他统筹地方党政与武装力量,巩固解放区政权;任十七军五十师政治部副主任时,参与贵州剿匪与政权建设,展现出“既能带兵打仗,又能治理地方”的综合能力。
## **三、铁道兵岁月: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拓荒者**
### **抗美援朝的钢铁运输线**
1950年,张治安随铁道兵部队入朝参战。面对美军“绞杀战”的狂轰滥炸,他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组织部队昼夜抢修铁路,保障前线物资运输。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指挥部队以“人在铁路在”的决心,确保钢铁运输线始终畅通,为抗美援朝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 **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攻坚之路**
回国后,张治安长期奋战在铁道兵一线:
- **西南与东北林区铁路建设**:参与组织领导黎湛铁路(广西黎塘—广东湛江)、鹰厦铁路(江西鹰潭—福建厦门)、沙通铁路(河北沙城—辽宁通辽)等重大工程。在西南山区,他带领部队克服地形复杂、物资匮乏等困难,打通了连接华南与西南的交通动脉;在东北林区,他推动铁路与林业开发协同建设,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重要资源。
- **指挥岗位的战略视野**:历任铁道工程第六师政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参谋长、东北指挥部政委等职,从师级主官到区域指挥,他始终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推动多项国家级铁路工程落地,被誉为“铁道线上的攻坚总指挥”。
## **四、逆境与晚年:忠诚不改的革命本色**
“文革”期间,张治安因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错误路线,遭到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坚守党性,绝不向错误势力妥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以顽强毅力投身拨乱反正工作,并积极为铁道兵建设建言献策。
1985年1月,张治安按副兵团职离休;1987年11月在北京逝世。遵照其生前遗愿,遗体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作医学解剖,真正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
## **五、荣誉与评价:多维度的奉献者**
- **军事生涯的关键词**:从抗日游击队到铁道兵将领,他的履历贯穿“政工—作战—建设”三大领域,是人民军队从革命战争走向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 **精神遗产**:战争年代,他是“能打善战的政工骨干”;建设时期,他是“逢山开路的铁道兵先锋”;逆境之中,他是“坚守原则的共产党人”。其一生展现的“忠诚、担当、奉献”精神,成为铁道兵“志在四方、艰苦奋斗”传统的生动写照。
**结语**:张治安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紧密交织。他用青春和热血捍卫民族独立,用智慧和汗水浇筑国家交通命脉,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以特殊方式回馈人民。正如他参与修建的条条铁路,虽历经岁月冲刷,但其承载的精神却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后人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