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似光,1911 年出生于广东惠州府归善县陈江镇(今惠州市惠阳区)。她是英勇无畏的长征女红军,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廖似光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生活的艰辛让她早早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惠州的乡村里,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尽管生活困苦,但她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家乡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不仅赋予了她坚韧的性格,也培养了她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1929 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革命思想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此时的廖似光,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毅然投身革命。她积极参与当地的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反抗封建压迫。凭借着勇敢和热情,她很快在革命队伍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同年,廖似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1930 年,廖似光离开家乡,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她积极参与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她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帮助农民分田分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她还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支援前线作战,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工作中,廖似光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廖似光作为中央红军的一员,毅然踏上了这一艰苦卓绝的征程。长征途中,环境极其恶劣,道路崎岖难行,敌人围追堵截,缺衣少食。但廖似光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勇往直前。
在长征中,廖似光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宣传工作。她跟随部队穿越了无数的高山峻岭、大河深谷,克服了重重困难。她积极组织战士们筹集粮食、衣物,为部队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同时,她还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士们进行宣传鼓动,鼓舞士气。她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革命的道理和胜利的希望,让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在翻越大雪山时,廖似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雪山高耸入云,空气稀薄,气温极低,许多战士都因高原反应和寒冷而身体不适。廖似光不顾自己的疲惫和寒冷,主动照顾生病的战友。她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体弱的战士,帮助他们一步步翻过雪山。在过草地时,更是危机四伏,沼泽地隐藏在茂密的草丛中,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廖似光小心翼翼地带领战友们寻找安全的路线,她时刻关注着每一位战友的安危,确保大家顺利通过草地。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结束了长征。廖似光在长征中的英勇表现和无私奉献,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和赞誉。到达陕北后,廖似光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她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37 年,廖似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从此,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党的事业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似光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她组织妇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鼓励广大妇女支持抗战,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她还参与组织了妇女抗日自卫队,亲自教授妇女们军事知识和战斗技能,带领她们参与到保卫家乡的战斗中。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廖似光始终坚守岗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廖似光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负责组织和动员群众支援前线作战。她积极组织群众筹集物资、运送伤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她深入农村、工厂,广泛发动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解放战争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革命事业中来。在她的努力下,许多群众自愿加入到支前队伍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廖似光继续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她先后在多个部门任职,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她关心群众生活,积极推动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深受群众的爱戴。在工作中,廖似光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对党忠诚的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004 年,廖似光在广州逝世,享年 93 岁。她的离去,让无数人深感悲痛。廖似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作为长征女红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始终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她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无论是在长征的艰难征程中,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亦或是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廖似光都以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展现了一位革命先辈的伟大风范,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