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欧榘甲

清末康有为门生
欧榘甲[清][公元1870年-1911年]+像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人物
欧榘甲,清末康有为门生1870 年出生于广东惠州府归善县淡水镇(今惠州市惠阳区)。他是清末民初颇具影响力的改良派思想家、报刊政论家,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以笔为剑,在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浪潮中,奋力呐喊,试图为积弱的国家探寻一条富强之路,其思想与行动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知识界与社会变革进程 。

欧榘甲

欧榘甲自幼聪慧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在惠州这片土地上,虽地处岭南一隅,但民间重视文教,学风兴盛。欧榘甲在当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凭借过人的天赋与勤奋刻苦的精神,学业上进步飞速,熟读经史子集,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他思维活跃,不满足于传统经典的刻板解读,常对书中的义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1891 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传播改良主义思想,犹如在沉闷的知识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欧榘甲听闻后,毅然奔赴广州,投身于万木草堂门下,成为最早的康门弟子之一。在万木草堂,欧榘甲如鱼得水。康有为独特的讲学方式与激进的改良思想,让欧榘甲眼界大开。他沉浸在新思想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学习,与同窗们热烈探讨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欧榘甲文笔流畅、感情激越,在一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深受康有为赏识。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时,欧榘甲担任总校;康有为撰写《上清帝第五书》时,欧榘甲为之作序,对恩师的思想极力推崇,进一步加深了他与康有为之间的师生情谊与思想纽带。
1895 年,欧榘甲随康有为赴北京参加会试,亲身参与了著名的 “公车上书” 活动。在这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集体发声的政治事件中,欧榘甲协助康有为组织各方力量,传递信息,扮演了秘书的重要角色。“公车上书” 虽未成功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但维新思想借此契机在知识界广泛传播,欧榘甲也在这一过程中坚定了通过改良拯救国家的信念。
此后,欧榘甲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施展空间,他相继成为《知新报》《时务报》等维新报刊的主笔。在这些报刊上,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扬康有为的维新之说。他主张中国应学习俄国和日本的变革经验,强调国家强弱的根本在于国民是否能够合群。在他看来,只要 “萃中国之士农工商,各群于会,各联其气,各精其业,各奋其心,各充其智,各竭其力,谓他日震烁地球可也”。他的文章笔锋犀利,观点鲜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推动维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力量。
1897 年冬天,欧榘甲前往湖南,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时务学堂作为清朝废除科举后兴办的新式学堂,是中国旧式书院制度向近代学堂制度转变的开端,办学宗旨为 “广立学校,培植人才”“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民智”。在时务学堂,欧榘甲以 “政学教育” 为主旨,向学生阐明中国经世致用之学,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的教学风格生动活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受学生喜爱。在他的教导下,时务学堂培养出了蔡锷、范旭东、杨树达等一批杰出人才,他们后来在政治、实业、学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然而,1898 年的戊戌政变,让维新变法运动遭受重创,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溅京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被迫流亡海外,欧榘甲也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戊戌政变失败后,欧榘甲在日本协助梁启超编《清议报》。在日本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对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他撰写《中国历代革命说略》,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历次革命的梳理与分析,鼓吹革命,试图唤起民众的觉醒。这一时期,他的文章风格更加激进,言辞更加激烈,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1903 年,欧榘甲的人生迎来了又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与唐琼昌等在旧金山创办了致公党机关报《大同日报》,并担任总编辑。在《大同日报》上,他以 “太平洋客” 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反清爱国、民权立宪等思想,其中以《新广东》一文影响最为深远。《新广东》全文五万余言,分载数十日,在当地华侨中脍炙人口。在这篇文章中,欧榘甲主张广东独立,他认为广东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完全有能力实现自治,进而推动全国的变革。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虽然得到了部分华侨的支持,但也引发了诸多批评与质疑。
后来,欧榘甲的思想出现了反复。他因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产生分歧,发表文章攻击孙中山,引起了华侨的不满,最终被逐出《大同日报》报馆。此后,他前往新加坡,担任保皇党机关报《南洋总汇报》主笔,重新回归到保皇派阵营,继续从事保皇活动。在新加坡期间,他还发起组织振华公司,并与广西督抚张鸣岐联合招商承办广西贵县开平山矿,试图通过实业活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康有为的误解,康有为认为欧榘甲借商谋乱,请求朝廷捉拿他。欧榘甲无奈之下,被迫藏匿家乡。
1911 年,命运对欧榘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意外中,他被人误打至伤,因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而亡,年仅 41 岁。欧榘甲的一生,是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挣扎的一生。他从一个坚定的改良派,到一度倾向革命,再回归保皇,其思想的复杂性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危亡时的迷茫与困惑。他以笔为武器,试图通过文字来改变社会,虽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思想与行动,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参与创办的光祖学堂(现光祖中学),秉持着 “家国之光” 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至今仍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欧榘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与时代局限的故事,值得后人不断回味与思考。

上一篇:李敬忠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义和团重要人物
苏联缔造者
清末康有为门生
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清代慈善家
清末康有为门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香洲区人物
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铁笔御史
清末康有为门生
长征女红军
三洲田起义领导人
著名的军事家
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
清末康有为门生
原工信部担任副部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