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秦炳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秦炳
秦炳[清][公元1882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人物
秦炳:碧血丹心照汗青,黄花岗上铸英魂
在风雨如晦的晚清时期,一位来自四川广安的热血青年,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之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秦炳。

秦炳,约出生于1882年或1883年,原名秦昌恩,字燧生,又字炳烈,是广安龙台乡人。幼年时期,秦炳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在私塾读书时,他勤奋好学,所作文章常常脱颖而出。随着年龄渐长,他不仅醉心于文化知识,还进入拳厂修习拳击、剑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彼时,他挥笔写下“大地龙蛇堪起舞,普天夷狄应伐诛”的对联,字里行间,满是对腐朽清廷的愤恨,以及对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强烈渴望。在紫荇书院(即紫金精舍)就读期间,听闻州盐务局及盐务巡防营肆意勒索民财,鱼肉百姓,秦炳义愤填膺,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一次,新盐务官上任,当局大张旗鼓地演戏接风,秦炳抓住盐务局无人看守的时机,邀约郑某等3人闯入,果断砸碎玻窗,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贪官污吏的不满。次日,盐官到书院追究,好在书院山长巧妙周旋,推说不知何人所为,秦炳这才得以躲过一劫。

不久后,秦炳离开书院,进入顺庆府联合中学堂继续求学。1906年春,他毅然前往成都,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并于次年年初加入同盟会,从此踏上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加入同盟会后,秦炳与饶国梁等同志分工合作,负责联络新军,积极为革命积蓄力量。1907年,同盟会精心策划于11月14日在成都发动武装起义,秦炳承担起联络并指挥参加起义的弁目队的重任。然而,由于计划不幸泄密,起义尚未发动便被迫终止。清军得知消息后,大肆搜捕革命党人,秦炳无奈之下,只得潜返故里,暗中等待再次举事的时机。

1908年,同盟会将目光投向广安,谋划在此发动起义,秦炳毫不犹豫地积极参与其中,全身心投入到起义的筹备工作。1909年3月1日,起义的号角终于吹响,秦炳与熊克武、佘英等革命志士率领队伍,奋勇直扑州署,随后又向巡防营发起进攻。但因起义力量相对薄弱,且敌人早有防备,他们最终寡不敌众,只能杀出重围,无奈撤离。起义失败后,秦炳跟随熊克武前往成都暂避风头,不久后又前往嘉定(今乐山),继续谋划新的起义行动。1910年1月23日,秦炳与佘英、税钟麟等人在嘉定发动起义,他们率领队伍突袭嘉定童家场、白马埂等处团练局,成功缴获步枪百余支。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时机延误,面对众多敌军,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此后,秦炳辗转重庆、上海、云南等地,虽历经千辛万苦,却始终没有放弃革命的信念。

1911年,秦炳收到召唤,毅然前往香港,投身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之中。4月27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在攻打水师行台的激烈战斗中,秦炳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然而,不幸的是,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目,他壮烈牺牲,年仅29岁。后来,他被隆重礼葬于黄花岗,成为了名垂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回顾秦炳的一生,从年少时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抗争,到加入同盟会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从一次次参与起义的艰辛筹备,到最后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献身,他始终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为了革命,他不仅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拿出薪水、典当家产,以弥补活动经费的不足。在面对敌人的搜捕和起义的失败时,他从未退缩,始终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秦炳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他的英名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上一篇:杨奚勤下一篇:廖玉璧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义和团重要人物
落马官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抗日阵亡烈士
越南老一辈革命家,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任主席
北伐名将
西北军将领
心怀大爱的实业家、教育家与慈善家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实业发展、地方建设杰出人物
清末康有为门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香洲区人物
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
清朝中后期将领
汗水铺就光明路的记者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