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廖永忠

明朝开国功臣
廖永忠
廖永忠[明][公元1323年-1375年,明朝开国功臣]+像 安徽合肥巢湖市人物
明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明代开国元勋。
廖永忠初与其兄于巢湖结寨自保。后投朱元璋,率所部水军从渡长江,拔采石、太平,擒陈埜先,讨江阴海寇,皆有功。其兄阵亡后,廖永忠袭职为枢密佥院,总其军。后败陈友谅军于龙江,克安庆、江州,升中书右丞。廖永忠从下武昌,援安丰,战鄱阳湖,均殊死决战。又从徐达取淮东,筑水寨御张士诚于海安,平淮东。后任中书平章政事。廖永忠充征南副将军,自海道与汤和会师,进攻福州。
洪武元年(1368年),廖永忠兼同知詹事院事,平定闽中诸郡,擒陈友定。拜为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迫使何珍投降。后廖永忠又复征广西,克南宁、象州,两广悉平。洪武三年(1370年),从徐达北征,克察罕脑儿,进封德庆侯。次年,廖永忠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率舟师伐蜀,直捣重庆,迫使明昇投降。洪武六年(1373年),督舟师出海捕倭。洪武八年(1375年),获罪赐死。
# 廖永忠:明初的璀璨将星
在明朝开国的风云激荡岁月里,廖永忠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从巢湖之畔走出,一路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的建立与稳固立下不世之功,却最终未能摆脱命运的无常,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323年,廖永忠出生于巢县(今安徽巢湖市)。彼时,元朝统治已渐显衰败之象,各地民不聊生,起义烽火此起彼伏。廖永忠成长于这样动荡的时代,自幼便性情豪迈,胸怀大志,且智勇过人。他与兄长廖永安一同,在巢湖组织义兵,保境安民,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之道,逐渐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师力量。

1355年五月,对于廖永忠而言,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与兄长率水师归附时任红巾军副元帅的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正为渡江缺乏船只而发愁,廖氏兄弟的来投可谓雪中送炭。朱元璋亲自前往收编水师,年轻的廖永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向朱元璋表达了愿为明主扫除寇乱、名垂青史的强烈愿望,其壮志豪情令朱元璋赞赏不已。自此,廖永忠踏上了追随朱元璋的征程,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归附朱元璋后,廖永忠随兄率水师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在攻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太平(今安徽当涂、芜湖、繁昌县一带)的战斗中,他冲锋陷阵,表现英勇,助力朱元璋顺利渡江,在江南地区站稳脚跟。之后,他又在擒获元朝将领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陈野先之子)等战役中立下战功,为平定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奠定了基础。攻克集庆后,朱元璋以此为根据地,势力迅速壮大。此后,廖永忠又参与了攻克镇江、常州、池州(今安徽贵池)以及征讨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及张家港市部分地区)海盗等诸多战役,因战功卓著,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1358年,廖永安在与吴王张士诚的作战中不幸被俘,廖永忠遂承袭其官职,任枢密佥院,统领其军。他接过兄长的旗帜,继续为朱元璋的霸业奋勇拼杀。次年,他率部众攻下汉王陈友谅麾下将领赵普胜的江营栅栏,成功收复池州,给陈友谅势力以沉重打击。1360年,陈友谅进攻龙江,廖永忠率水师迎战。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大声呼喊着冲入陈友谅军阵地,诸军受其鼓舞,紧随其后,最终大败陈军,取得龙江之战的胜利。不久,他又随朱元璋军讨伐陈友谅,进攻安庆时,他率水师巧妙地攻破了陈军水寨,为攻克安庆立下首功。接着,在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时,面对城防坚固且濒临长江的江州城,廖永忠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智慧。他仔细揣度城的高度后,在船尾造桥,取名天桥,然后驾船乘风倒行,使天桥与城相接,士兵们借此得以顺利登上城墙,一举攻克江州,他也因功晋升为中书省右丞。

1362年,廖永忠随朱元璋军南下,攻克南昌。1363年,他又随军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陈友谅的部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的指挥船,形势危急万分。关键时刻,大将军常遇春用箭射中张定边,迫使其退走。廖永忠见状,驾快船边追边射,张定边身中百余箭,陈军士兵死伤惨重。第二天,廖永忠与水师将领俞通海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陈军楼船数百艘,一时间,湖面上火光冲天,陈军大乱。随后,他又亲率六艘战船深入陈军中搏击,然后迅速绕出,陈军以为遇到了神兵,军心大乱。最后,廖永忠在泾江口成功拦截陈友谅,陈友谅中流矢毙命,陈军土崩瓦解。鄱阳湖之战的胜利,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坚实基础,廖永忠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64年,廖永忠随朱元璋军前往武昌,征讨陈友谅次子陈理。他分兵在四个城门分别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最终被迫投降。廖永忠回京后,朱元璋对其战功极为赞赏,赐与他一块牌匾,上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大字,悬挂于他家门前,以示褒奖。不久,廖永忠又跟随大将军徐达进攻淮东(今江苏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滁州以东的地区),攻占了泰州。此时,张士诚派水师进逼海安,朱元璋命廖永忠率水师回去抵御,徐达则趁机迅速攻克了淮东诸郡。1366年,廖永忠随徐达军征伐张士诚,攻取德清,围攻平江。同年,廖永忠奉朱元璋命,护送红巾军领导人、小明王韩林儿从滁州前往应天(南京),然而船行至瓜步时沉没,韩林儿溺水身亡,此事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为廖永忠日后的命运埋下了隐患。1367年,平江被攻克,廖永忠因功官拜中书平章政事。

平江之战后,廖永忠随即担任征南副将军,当时征南将军汤和已率军由陆路推进,前去占领浙江沿海的庆元(今宁波)。廖永忠奉命率水师由海路会合汤和,征讨并降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随后又攻占福州,为平定东南沿海地区立下战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称帝,即明太祖。廖永忠兼任同知詹事院事,他率军继续平定闽中诸郡,至延平,击败并俘虏元朝平章陈友定,押送回京师。福建平定后,廖永忠晋升为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将,由海路进攻两广。廖永忠事先写信给元左丞何真,对他晓以利害,分析天下大势,何真审时度势,很快奉书请降。廖永忠至东莞,何真率领属官出迎归降;至广州,元将领卢左丞率部归降。他攻破了割据势力邵宗愚(曾被元朝授予参政官职)的山寨,擒获邵宗愚并将其斩首,为民除害,大快人心。廖永忠又传谕九真、日南、朱崖、儋耳等三十余城,这些地区的元守官纷纷纳印归降。随后,他继续进军广西,抵达梧州,元达鲁花赤(蒙古语,即督官)拜住投降,浔州、柳州等州也接连投降。廖永忠又派遣副将朱亮祖会同平章杨璟收复未投降的州郡,攻克南宁,降服象州,至此,两广地区全部平定。廖永忠在平定两广过程中,不仅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注重安抚当地民众。当地盛行魇魅蛊毒等迷信行为,并有因此恐吓、杀人的人,廖永忠抓捕这些人后公开处决,平息了这一祸患,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民众感念其恩德,为他立生祠。1369年九月,廖永忠返回京城,朱元璋念其功特赐殊荣,命太子率朝廷百官在南京内河港龙湾迎接慰劳。廖永忠入朝觐见,朱元璋又命太子送他返回府宅,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不久,廖永忠再次外出任职,安抚泉州、漳州,稳定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局势。

1370年,廖永忠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察罕脑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一带),打击了元朝残余势力。同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廖永忠被封为德庆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券;同时,他获得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然而,朱元璋在封赏时表示,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虽忘我抗敌,堪称奇男子,但他却派与其要好的儒生窥探自己的主意,所以只封其为侯爵而不封为公爵。这一说法背后的真实意图,或许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也为廖永忠的命运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1371年,朱元璋遣两队大军攻占四川,廖永忠又一次拜征西副将军随汤和出征。他们到达大溪口(今四川巫山县大溪河汇入长江处)后,汤和驻守该处,廖永忠继续前行。他率军到达旧夔府(今四川地区东北部),击败守将邹兴等人。五月,廖永忠前进至瞿塘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这里山峻水急,蜀兵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只不能通过。面对如此险峻的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廖永忠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将士都穿上青蓑衣,在崖石间鱼贯而行,巧妙地隐蔽了行踪。估计这只奇兵已抵达上游,他自己便率领精锐出墨叶渡。在五更时分,廖永忠兵分两路攻蜀兵水、陆寨。廖永忠的水师都以铁裹住船头,且装载了火器。黎明时分,蜀军才察觉廖军的攻势,派出全部精锐前来抵抗。但此时廖永忠已攻破其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军,邹兴战死。廖永忠军焚毁三处铁桥,弄断横江铁索,擒获夏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夏守将飞天张、铁头张等都逃走了,廖永忠于是进入夔府。第二天,汤和抵达,廖永忠于是与汤和分道前进,相约于重庆会合。同年六月,廖永忠水师逼近重庆,驻扎铜锣峡(今属重庆)。割据蜀地的夏王明升请求投降,廖永忠以主帅汤和还未到为由推辞不受。等汤和到达后,他接受了明升投降,承旨抚慰。平定蜀地后,廖永忠下令严禁军队侵扰百姓,一个士兵拿了百姓七只茄子,立即被斩首,以严明军纪。他又慰抚夏左丞相戴寿、夏司寇向大亨等重臣的家人,命其子弟携信前往成都招降。戴寿等已被傅友德击败,收到信后,便投降了。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对廖永忠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极为满意,特意写了《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丰厚,足见其对廖永忠此次战功的高度认可。

1372年,廖永忠率军北征至和林省(元朝岭北行省首府,今属蒙古),追击元将王保保,虽未达成目标,但他不畏艰险、敢于深入敌境的勇气令人钦佩。1373年,廖永忠率水师出海迎战倭寇,在沿海地区巡逻防御,有力地打击了倭寇的侵扰,保卫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明朝的海疆稳定。

然而,命运对廖永忠却并不眷顾。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其关系密切,杨宪于1370年被处死时,廖永忠因功大暂时幸免,未被牵连。但朱元璋始终对廖永忠心存疑虑,尤其是将当初韩林儿沉船遇难一事归罪于他。1375年,廖永忠因僭用龙凤逾制之罪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一代名将,就此落幕,令人扼腕叹息。直到明弘光元年(1645年),廖永忠才被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追赠为“庆国公”,追谥“武勇”,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一丝迟来的公正评价。

廖永忠一生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赫赫战功,其军事才能卓越,智勇双全,在鄱阳湖之战、平定两广、攻克蜀地等重要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中,他最终成为了牺牲品。他的故事,成为了明朝开国历史中一段波澜壮阔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传奇,为后人所铭记与感慨。 
上一篇:徐克勤下一篇:赵庸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初道士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末年名将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官员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代潮州名贤
明代的清正廉吏
五代宋初堪舆家
明朝开国功臣
原重庆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
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
长征女红军
革命烈士
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明朝开国功臣
2016中超联赛广州恒大队
承续风水脉络的杰出人物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功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