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兴(?-1382年),巢(今安徽巢湖)人,明朝开国将领。
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靠明太祖朱元璋,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任秦王左相。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为宣德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谥武毅。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平定云南之功,令其子孙世袭侯爵。 嘉靖元年(1507年),明世宗为金朝兴在云南建庙,赐额“报功”。
金朝兴:从战乱中崛起的明朝开国功臣
乱世投明,崭露头角
元朝末年,淮西大地陷入一片战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金朝兴为求自保,召集众人,修筑营寨。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太祖朱元璋驻军和阳,心怀宏图,欲渡长江拓展势力。俞通海等人率领船队前来投奔,金朝兴也果断带领部下归附朱元璋。自此,他跟随朱元璋的大军渡过长江,踏上南征北战的征程,在一次次战斗中,凭借英勇表现立下战功。
至正十七年(1356年)三月,金朝兴被任命为都先锋,随徐达出征,成功攻克常州。此后,他又升任左翼副元帅,领军收复宜兴,在战场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至正二十四年(1363年),金朝兴参与平定武昌之战,因表现出色,升任龙骧卫指挥同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在平定张士诚的战役中立下功劳,被改任为镇武卫指挥使。
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洪武二年(1369年),金朝兴随常遇春攻克大同,随后改任大同卫指挥使。之后,又随李文忠进军,成功攻克东胜州,俘虏了元平章刘麟等十八人,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金朝兴因多年来的赫赫战功,被封为都督佥事,兼任秦王左相。不过,不久后他便卸任都督府事务,专心辅佐秦王。
洪武四年(1371年),金朝兴跟随傅友德攻打明夏政权,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战争胜利贡献力量。洪武七年(1374年),他统率军队深入,打到黑城,成功俘虏元朝太尉卢伯颜、平章帖儿不花以及省院等官员二十五人。紧接着,他又跟从李文忠统领东道兵,向和林进军并顺利攻取,进一步扩大了明朝的势力范围。
洪武十一年(1378年),金朝兴跟从沐英西征,成功收复纳邻七站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累计的卓越战功,他被封为宣德侯,享有食禄二千石,并世袭指挥使。同年,他和西平侯沐英在东陇山之南川筑城,巩固了明朝在当地的统治。
征途陨落,身后殊荣
洪武十五年(1382年),金朝兴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大军行至临安,他成功劝降元朝右丞兀卜台、元帅完者都以及土酋杨政等人。在安抚当地军民的过程中,金朝兴手段得当,军民皆对他十分满意。然而,在继续进军会川时,不幸染病逝世。他的离世令众人深感惋惜,死后被追封沂国公,谥号武毅。
卓越贡献,铭记史册
金朝兴作为明朝开国将领,身经百战,参加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基础。在北伐元朝的征程中,他冲锋陷阵,助力明朝扩大疆域。南征明夏时,俘虏元朝众多高官,打击了元朝残余势力。又随李文忠攻取和林,巩固了明朝在北方的统治。尤其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跟随傅友德南征云南,成功招降多位元朝官员和土酋,为明朝疆域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家族传承,命运起伏
金朝兴长子金镇,继承侯爵。但不幸的是,后来因受胡惟庸案牵连,被降职,家族命运也因此受到影响。
各方赞誉,后世缅怀
权威史籍评价
《明史》对金朝兴赞誉有加,称他“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虽未为大帅,而功出诸将上”,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还评价众多开国将领在明朝草创时顺应天命、归附明主,建立功勋,但在天下太平后,不少人因党争等原因难以善终,而金朝兴的功绩却依然被铭记。同时,称赞金朝兴在安抚军民方面手段高明,“朝兴抚辑有方,军民咸悦” 。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
朱元璋对金朝兴的功绩给予高度认可,曾下诏表示:“往昔圣明君主,定会论功行赏,唯有贤能之人方可受赏。朕观察古代制度,汉朝封侯最多,而侯爵之名虽同,食禄却各有等差。因功劳有先后之分,业绩有大小之别,所以食禄也有等级差异,以此分辨轻重。咨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宣德候食禄二千石金朝兴,此前因平定羌戎之功,特加侯爵以显尊贵。如今平定云南,功勋卓著,特令尔子子孙孙世袭食禄二千五百石。朕本疏愚,皆遵循前代圣王之典礼。以券为誓:若谋逆则绝不饶恕,若犯死罪,免其一死以报尔功。呜呼,居安思危,谨慎修身最为重要。念及过往相知之情,回想成功之艰难。垂训后人,永延世禄,岂不伟大,宜令金朝兴准此。”
后世纪念
1、报功祠碑:现存于昆明市碑林博物馆碑廊的砂石质碑,高2.1米,宽1.4米,碑文共34行,为直行楷书。此碑是明代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云南巡抚何孟春向皇帝奏请建立报功祠的奏议及朝廷批示的全文。内容详细记述了明初傅友德及金朝兴、梅思祖讨平云南的功绩,对明军在云南的征战情况记载十分详尽,成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后裔与庙宇:川滇一带至今仍有金朝兴庙,当地金氏中有以金朝兴为先祖的,应是金朝兴当年所带亲族和子弟留下的后裔。这些庙宇和后裔,成为了人们对金朝兴怀念与追思的一种寄托。
3、墓址:安徽柘皋镇西街曾有金朝兴的衣冠冢,并有御赐石碑纪念金朝兴,彰显了他在明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让后人能够有一处凭吊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