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公元1915年-1998年,开国大校] 江西吉安市吉安县人物 金生,原名王帷林,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30年4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兼任少年先锋队队长。 金生,一位在革命岁月与国家建设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奋斗者。1932年10月,他毅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为理想信念拼搏的征程。短短半年后,即1933年4月,他正式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生迅速成长,1934年9月,他担任红军八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用热情的宣讲与激昂的文字,鼓舞着战士们的斗志。长征途中,他先后任红五军团俱乐部主任、青年科科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组织各类活动丰富战士精神生活,凝聚革命力量,成为长征路上温暖而坚定的精神纽带 。 1938年2月,金生前往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航空队学习,渴望掌握先进航空知识,为革命增添新的力量。然而,1942年9月,他不幸被新疆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他坚守信仰,毫不屈服。最终,在中共的全力营救下,1946年7月,金生得以回到延安,重获自由后,他立刻投身到新的革命工作中。 此后,金生在航空领域持续深耕,先后担任东北老航校指导员、大队政委,华北军区航空处机械大队大队长,军委空军后勤部油料处处长,华北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工程部部长,东北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等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倾注心血,无论是国内航空力量的基础构建,还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保障志愿军空军的后勤工作,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1963年1月,金生调至三机部工作,历任第四总局副局长、分党组副书记,三机部党委委员兼生产调度局局长。在工业建设领域,他同样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与专业素养。“文化大革命”期间,金生遭受迫害,但他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与对未来的信心。1978年8月,他任三机部第一局(飞机)局长兼总调度室主任,继续为我国飞机制造与航空工业发展贡献智慧。1982年6月,金生离休,1983年8月,中组部批准他享受副部长级待遇。此外,他还是中共八大候补代表,这是对他党内地位与贡献的认可。 1998年2月6日,金生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跨越革命战争与国家建设的不同阶段,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专业的能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懈奋斗,其精神和功绩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