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冲,一位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展现出坚定信念与卓越才能的杰出人物,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他以忠诚的政治品格、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厚情感,在不同岗位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彭冲于1915年3月出生在福建漳州,原名许铁如,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的他,自幼便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疾苦,这使他早早萌生出改变社会现状的强烈愿望 。在龙溪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彭冲接触并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这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为他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33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 20世纪30年代前期,彭冲在漳州地区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他先后担任中共漳州地区地下党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 。在学生群体中,他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 。他积极组织领导学生运动,面对反动当局的压迫,毫不退缩,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4年,受中共漳州工委委派,彭冲加入了由左翼知识分子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虹桥文艺研究社 。此后,他凭借自身的文艺才能和革命热情,逐步将其改造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芗潮剧社 。在剧社中,彭冲既是编导,又是演员,他积极投身到进步话剧的创作与演出中 。芗潮剧社在他的努力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在闽南大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期间,他多次面临危险,却凭借着机智勇敢一次次摆脱敌人的盯梢追捕,化险为夷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7年,中共地下组织决定以芗潮剧社为骨干,在闽南地区开展大规模抗日宣传活动 。彭冲与其他党员一起,带领剧社前往厦门进行巡回公演 。在公演过程中,他积极奔走,促成了闽南地区抗日文艺联合战线的建立,使剧社成为闽南地区抗日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 。同年,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彭冲参与恢复建立中共漳州工委,并担任工委组织部部长 。他发起组织了民众救国服务团,积极参与领导漳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他的努力下,民众救国服务团迅速发展壮大,短短不到两个月,就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分团、几十个分队、3000多人的抗日救亡组织 。1937年10月,彭冲参加新四军,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 。在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宣传队的作用,利用一切机会,在部队指战员和群众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使宣传队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开展群众宣传工作的有力工具 。 1938年6月,彭冲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秘书 。9月,他又出任新四军高淳办事处主任 。根据上级指示,他带领工作组前往安徽当涂县开展群众工作 。在当涂县,他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党在当涂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基础日益雄厚,为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南地区开辟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年11月,中共当(涂)芜(湖)县委成立,彭冲担任当芜县委第一任书记 。1939年7月,他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1940年之后,彭冲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新三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3团、52团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治委员兼中共江苏泰州县委书记 。1945年6月后,他又历任新四军第1师18旅、华中野战军第6师18旅和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52团政治委员 。在解放战争期间,彭冲带领部队转战南北,参加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9月,彭冲担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他出任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副政治委员 。在部队政治工作中,他善于将上级指示与部队实际相结合,将完成作战任务与加强部队建设相结合,在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华东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新中国成立后,彭冲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兼龙溪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等职务 。在这些岗位上,他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为做好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省和华东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付出了诸多努力 。1954年8月,彭冲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 。1955年后,他历任南京市市长,中共南京市委第一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等职务 。在南京工作期间,他高度重视工业生产,针对当时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领导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工业企业,为南京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南京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绿化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南京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南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彭冲遭受了残酷迫害 。然而,他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 。1968年3月,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参加学习班后,他被任命为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分工负责抓生产 。在此期间,他协助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苏省革委会主任许世友同志指挥建设南京长江大桥 。作为常务副指挥,彭冲与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同吃同住,奋战在工地一线 。经过7个多月的顽强拼搏,南京长江大桥主体工程顺利竣工,这座宏伟的大桥不仅成为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展现了彭冲在艰难时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 。1974年11月起,彭冲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环境中,他坚持原则,对林彪、江青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并以实际行动进行积极斗争 。他力排众议,保护了许多历史文物古迹,为保存南京的历史文化古城风貌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抓好经济工作,努力扭转全省工农业生产下降的局面,为维护社会局势的基本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彭冲根据党中央部署前往上海工作 。从这时到1980年3月,他历任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政协主席,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委会第二副主任、主任,上海市市长等职 。到上海后,他迅速投入工作,依靠和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推进各项工作 。他参加领导了及时粉碎“四人帮”在上海的亲信、骨干妄图发动武装叛乱的阴谋,积极开展深入有力的“揭、批、查”斗争,彻底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为迅速恢复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期间,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大量历史难题和遗留问题,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讲究策略,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恢复生产,稳定局势 。他尤其注重发展生产,领导筹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山钢铁厂 。宝钢的建设对于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面貌、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彭冲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彭冲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8年3月,他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各党派、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为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1978年9月,他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副团长,随邓小平同志访问朝鲜,回国后又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东北 。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第一副书记,协助彭真同志分管政法工作 。198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1年4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在参与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积极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加强人大立法和监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及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提出立法工作要以宪法为依据,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他的主持下,先后起草和审议制定了大量法律,为我国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1993年3月,彭冲退出党和国家领导岗位后,依然心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持续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 。2010年10月18日12时58分,彭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 彭冲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 。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 。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他一生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冲锋陷阵的军队指挥员和军事理论研究者,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作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领导者,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他坚持真理、正义和原则,遵守党的纪律,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为人正直,待人和气,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 。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将成绩归功于集体 。他作风民主,关心团结同志,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他热爱人民,热心为人民服务,经常深入基层、实际和群众,倾听人民呼声,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他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感人的风范,深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 。彭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