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锡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陈锡联
陈锡联,是一位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展现出坚定信念、卓越军事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杰出人物。他戎马一生,历经无数战火洗礼,以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以及国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村。他出身贫苦,幼年便经历生活的磨难,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拉扯着他和兄弟姐妹艰难度日。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他的意志,反而造就了他坚毅刚强的性格。少年时期,陈锡联便深受大革命浪潮的影响,在家乡积极投身农民革命运动,担任儿童团团长,参与打土豪、斗劣绅等活动,早早地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9年,年仅14岁的陈锡联毅然参加了(黄)陂(黄)安南游击队,同年秋天,他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同年光荣地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锡联在红四方面军迅速成长,先后担任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务,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他作战勇猛,不畏强敌,在战场上总是冲锋在前,逐渐崭露头角,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小钢炮”。

1933年起,陈锡联迎来了军事生涯的重要阶段,他先后担任红30军第88师263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4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师政治委员等职。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开辟川陕苏区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战斗中,他充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带领部队屡建战功。他指挥作战时,计划周密,决策果断,战术灵活多变,总能在复杂的战场上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中赢得了“打仗数第一”的美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迎来了新的战斗使命。1937年10月,他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创造了辉煌战绩。在这次战斗中,陈锡联经过精心策划和侦察,带领部队趁着夜色秘密潜入日军机场附近。战斗打响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奋勇冲向敌人,与日军展开激烈搏斗。最终,成功炸毁日军战机24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此次战斗意义重大,不仅是129师出兵的第一仗,而且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嘉奖。此后,陈锡联又率部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在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为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起,他先后担任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等职务,继续在抗日一线指挥作战。1940年,在129师破袭白晋铁路作战中,陈锡联率部采取“腹地开花”、内外结合的巧妙战法,迅速歼灭南关镇日军,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中,他率部坚守狮垴山,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顽强阻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129师在正太路的破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陈锡联前往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战略素养,为日后承担更重要的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锡联出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继续书写辉煌。他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等重要战役,在每一场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较量。1947年,陈锡联参加进军大别山战役,率3纵跨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以交替前进的部署,率先抢渡淮河,到达大别山北麓。随后,在半个月内解放皖西9个县城及大片地区,打开了皖西新局面,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立下大功。同年4月,在豫北战役中,他采取避其锋芒、诱其深入、陷其孤立,然后聚而歼之的精妙战法,成功全歼国民党军第2快速纵队,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经典范例。随后,他协同兄弟部队攻取豫北重镇汤阴,活捉国民党第12纵队司令孙殿英,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淮海战役开始后,陈锡联率中原野战军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组成西线集团,受命攻占宿县。在作战过程中,他亲率各级指战员抵近前沿勘查,做出周密部署,深入研究攻坚战法。总攻发起后,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宿县守敌1.2万余人,使徐州刘峙集团完全陷入孤立,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他又协同兄弟部队在双堆集歼灭国民党军黄维兵团,为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2月,陈锡联担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江防防线后,他指挥部队迅速截断浙赣线,迂回大西南,歼灭宋希濂集团,成功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此后,他还兼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积极投入到城市的接管和建设工作中,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经济发展付出了诸多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陈锡联调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后兼任炮兵学院院长。在这一岗位上,他主持制定炮兵发展规划,积极组织部队改装,大力进口和研制炮兵装备,为新中国炮兵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到50年代末期,在他的努力下,炮兵部队实现了队伍壮大、编制合理、配套齐全、训练正规的目标,在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等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选址过程中,陈锡联带领专家组乘飞机穿越戈壁沙漠,多次出入无人区,不畏艰难险阻,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9年起,陈锡联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在沈阳军区任职期间,他精心筹划东北方向战场建设,加强战备和战略防御工作,组织指挥部队进行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同时,他注重加强军区部队的全面建设,积极推动军政军民团结,确保了部队稳定、边防稳定和社会稳定。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他调整作战部署,进一步巩固了华北边防,坚持从严治军,狠抓军事训练,使部队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为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陈锡联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8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1月,他被免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和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1982、1987年,他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即便离开了一线领导岗位,他依然心系党和国家的事业,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陈锡联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5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一生。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锡联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一生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智勇兼备,善于打硬仗、恶仗、苦仗,善于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他的指挥战斗计划周密,决心迅速果断,战术灵活机动。他执行命令坚决,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条件多么困难,都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是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他还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居功,不诿过,胸怀宽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陈锡联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上一篇:谢富治下一篇:韩先楚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宿城区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军统第一杀手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上海市委书记
落马官员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原泰州地委副书记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河南省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原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实干家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开国上将
开国少将
物理学家
抗日英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军事家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