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金志坚

末代皇姑
金志坚[公元1921年-2004年,末代皇姑]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爱新觉罗・金志坚,这位末代皇姑,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独有的光芒。她的一生,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从封建王朝的尊贵格格,转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师,其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金志坚,原名爱新觉罗・韫欢,于 1921 年 9 月 11 日,出生在北京的醇亲王府北府。醇亲王府,在晚清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她的祖父醇贤亲王奕譞,因慈禧太后的安排,其第二子载湉成为了光绪皇帝。而金志坚的父亲载沣,在光绪帝驾崩后,其子溥仪登基,载沣便担任起了监国摄政王,成为了晚清实际的掌权者之一。金志坚作为王府中的七格格,一出生便被赋予了尊贵的身份。然而,此时的清王朝已风雨飘摇,距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仅仅过去了 9 年。
金志坚的童年,虽然依旧生活在王府的高墙之内,享受着优渥的物质条件,但时代的变革已悄然渗透进王府的每一个角落。1924 年,冯玉祥发动 “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一度回到醇亲王府小住。那时年仅 3 岁的金志坚,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这一事件对家族命运的巨大影响。但此后,溥仪与王府众人的往来逐渐减少,王府的氛围也变得愈发压抑。
1929 年,8 岁的金志坚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她和四哥溥任、六姐韫娱一起,进入了英国工部局所办的 “耀华学校” 读书。在这所西式学校里,金志坚接触到了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在这里,她学习英文、数学、科学等现代学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然而,这样的学习生活并未持续太久。1936 年,由于各种原因,三兄妹在寒假之后便停学了。
停学后的金志坚,回到了王府。1939 年,一家人再次回到醇亲王府。这一年,载沣请来以前宫廷有名的画师刘隽生,住进王府花园,对金志坚、溥任和韫娱三兄妹进行诗书画的教导。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金志坚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不仅学习了绘画技巧,还对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段在王府花园中学习艺术的时光,成为了她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1942 年,对于金志坚来说是一个悲痛的年份。她的额娘邓佳氏因病去世,年仅 46 岁。额娘的离去,让金志坚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此后,刘老师也离开了王府,金志坚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
1947 年,26 岁的金志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走出了王府花园,到一所兢业学校帮助四哥溥任工作。在学校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她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从此,她对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8 年,金志坚和朋友李淑芬一起,开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坚志女子职业学校”。这所学校的开办,旨在为女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她们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金志坚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中。然而,由于家族的特殊身份,金志坚在个人生活方面,尤其是婚姻问题上,一直面临着诸多困扰。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1949 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对于金志坚来说亦是如此。1 月 31 日,北京和平解放,金志坚和学生们一起加入了庆祝解放的大游行队伍,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同年 10 月 1 日,她又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开国盛典。新中国的成立,让金志坚看到了新的希望,也为她的人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1950 年,金志坚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她以 “金志坚” 之名,被政府正式吸收为公办小学的教员,成为了兄弟姐妹当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金志坚,寓意着自己要坚定地走新的人生道路。同年 2 月 12 日,在朋友李淑芬的介绍下,金志坚认识了年长她两岁的乔宏志,并在三对新人的集体婚礼中结婚。乔宏志出身于山东省博山县的一个贫民家庭,是一位汉族老师。婚后,两人生活和睦,金志坚也过上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她先后生下了长女乔英、长子乔岷和次子乔岱。
1951 年,金志坚的父亲载沣病故。载沣一生,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了诸多起伏。他从摄政王的高位上退下后,选择了远离政治,闭门不出。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金志坚虽然悲痛,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新社会中生活的决心。
1955 年,金志坚被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崇文区委员会,并担任常委。这一身份,让她有了更多机会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她积极参与各项讨论,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改善教育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7 年,金志坚开始担任精忠街小学教导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才能。她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在她的努力下,精忠街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1960 年,对于金志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她和大哥溥仪等兄妹们得以团聚。这是多年来,兄妹们第一次齐聚一堂。见到溥仪的那一刻,金志坚心中百感交集,平生第一次叫了一声 “大哥”。这一声 “大哥”,饱含了多年的思念和复杂的情感。然而,就在这一年的 4 月 14 日,金志坚的丈夫乔宏志病故,年仅 41 岁。丈夫的离世,让金志坚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但她没有被打倒,而是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子女的重任。
1967 年,大哥溥仪病死于北京,时年 61 岁。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从皇帝到战犯,再到新中国的公民,他的经历见证了时代的巨变。金志坚在大哥离世后,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家族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明白家族所经历的种种变迁。
1967 年 6 月,金志坚响应号召,到丰台区黄土岗公社白盆窖大队参加麦收劳动。在劳动中,她与普通百姓一起劳作,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这段经历,让她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让她对人民群众有了更深的感情。
1975 年,金志坚担任北京市第 227 中学副教导主任。她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培养学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学校里,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她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1979 年,金志坚从北京市第 227 中学副教导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但她并没有停止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时常会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关心学校的发展。
2004 年,初夏时节,金志坚重病住院。二十几天以后,她离开了人世。8 月 9 日,百位吊唁者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菊花厅向她的遗体告别。金志坚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金志坚的一生,是充满变化和转折的一生。她从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姑,转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师,她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独特的人生篇章。晚年的金志坚,曾说出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能够为人民服务,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荣幸。” 这句话,体现了她对家族历史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她对新社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感恩之情。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革,她也在这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义和团重要人物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澳门赌王、慈善家
翁源人物
无产阶级革命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著名的数学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
末代皇姑
印度前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原中央委员会委员
佛冈县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长征女红军
汗水铺就光明路的记者
末代皇姑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十二届中央委员
印度前总理
河北省委原书记
太平天国时期作家
中国女舞者、主持人、演员、导演
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
中国内地女演员
末代皇姑
朝鲜最高领导人
朝鲜第二代最高领导人
朝鲜建国主要领导人
明朝开国功臣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