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希季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像 云南昆明盘龙区人物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中共党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等职。 
1942年,获得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9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主持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希季是中国著名的卫星和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1921年7月26日出生于云南昆明。虽然没有明确资料表明他来自昆明盘龙区,但他是昆明人的骄傲,以下是他的生平事迹:

早年求学与成长
王希季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即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名列第一,初中毕业又以优异成绩考上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刚上完高中一年级的他报考西南联合大学,被机械工程系录取。1942年,王希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兵工厂工作。1948年,他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留学,攻读动力及燃料专业,为了早日完成学业,他半工半读,于1949年12月获科学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与工作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王希季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毅然决定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1950年初,他回到祖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任教。1958年10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的王希季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后,在他正计划赴德国开展为期两年的学术交流时,接到了调动工作的通知,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安排,到上海机电设计院负责火箭研制工作,从此开启了他在航天领域的传奇生涯。

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
研制探空火箭:王希季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后,带领年轻科研人员组建队伍,边学习边设计,自己制作仪器设备,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科研试验。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一个由农田改建的简易发射场,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 - 7M”。虽然飞行高度仅有8公里,但这标志着中国探索太空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也为研制卫星运载火箭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后,他又提出一系列关键改进措施,开始第二代、第三代探空火箭的研制,主持研制了中国18种探空火箭中的12种。
研制卫星运载火箭:1965年,上海机电设计院迁至北京,改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承担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任务,王希季被任命为院总工程师。作为“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他提出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方案。不过,在1967年初样阶段即将结束时,任务被移交给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王希季再次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转而承担返回式遥感卫星研制任务。
研制返回式卫星:面对返回式卫星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王希季从理论学习开始,反复论证方案,不断改进技术。仅卫星回收系统即经过58次空投试验。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此后,他继续主导技术创新活动,使中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成功发射8颗返回式卫星,其中6颗由王希季负责研制。
载人航天领域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多数专家主张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尽快研制最先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王希季根据长期实践和深入分析,指出耗资巨大的航天飞机不符合中国国情,并专门论著《重复使用的并不都是经济的》一文,提出多用途飞船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形成空间站的最佳选择。经过多方论证,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神州号”载人航天工程方案即在此建议基础上形成。此后在神舟飞船研制过程中,王希季对飞船及其各分系统的方案制订、技术攻关和产品质量保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学术成就与著作
王希季注重总结经验并付诸理论,使火箭技术和返回式遥感卫星从工程研制实践向学科体系化转变。他所著的《论空间资源》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将空间天然环境与航天器进入空间自然产生的环境当作人类资源看待”的观点;1993年,他首次提出“能量性和物质性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人的参与,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论点。他还撰写了《卫星设计学》《空间技术》《王希季院士文集》等著作十余部,《中国返回式航天器发展途径探讨》《空间微重力试验》等论文四十多篇,为中国航天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荣誉与表彰
1993年,王希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2年荣立航天工业部一等功,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等。

王希季院士用百岁人生、不懈奋斗,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先驱和楷模,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航天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董韫美下一篇:张国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澳门赌王、慈善家
翁源人物
著名的数学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
末代皇姑
印度前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浙江省委原书记
四川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代官吏、书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抗日英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