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璧初,一位为天津的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的杰出领导干部,以坚定的信仰、务实的作风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不同岗位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聂璧初1928年1月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南桃源。他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童年时期,聂璧初在天津的耀华小学、耀华中学求学,在校期间,他天资聪颖且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1946年,聂璧初怀揣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北洋大学机械系。在大学期间,他接触到了从延安来的进步人士沈尔林,在其影响下,聂璧初积极投身于各种爱国运动,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表现活跃。在参与这些运动的过程中,聂璧初的思想逐渐成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1948年9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后,聂璧初积极在同学中宣传党的进步思想,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力量。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北洋大学的党员数量增加到100多人,并成立了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委员,领导党支部开展工作,为天津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聂璧初继续在北洋大学党支部工作。1950年7月起,他担任北洋大学党总支书记,之后于1951年被调到天津市委,先后担任组织部学校支部科干事、市委书记处秘书、河北省委书记处秘书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生产恢复工作中,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为巩固新生政权付出诸多努力。1963年,聂璧初被调至天津机床厂,投身天津的工业战线建设。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研究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了工厂的发展。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聂璧初也受到冲击。1968年,40岁的他被停职,下放到104干校劳动。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在重大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与造反派坚决斗争,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1969年11月,聂璧初重新复出工作,先后担任天津铁厂办事组副组长、生产处处长、机动处处长等职务。当时社会环境复杂,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但他顶住各方面压力,狠抓生产,尽最大努力维持生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四人帮”对天津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1983年,随着中央加快干部年轻化的推进,55岁的聂璧初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他由天津市计委副主任被越级提拔为天津市副市长,兼任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担任副市长期间,聂璧初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展开调查研究。他坚决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他大力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增强天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他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为天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985年9月起,聂璧初先后担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常务),市政府党组副书记、书记。1989年10月,他担任天津市代理市长,11月正式当选为天津市市长。在担任市长期间,聂璧初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天津的发展建设中。他大力加快企业改革步伐,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他加大全市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改工作中,聂璧初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房改工作试点多集中在中小城市,上海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后,上级转发了上海、北京的房改方案,后又决定停止转发。聂璧初得知后,向房改领导小组组长陈锦华据理力争,表示房改事关重大,北京、上海都批准了,天津若不批,他这个市长当不下去,甚至提出辞职。最终,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听取了天津的房改方案并批准转发,推动了天津房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城市建设方面,聂璧初大力推动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广播电视塔、天津图书馆、第一中心医院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大大完善了城市载体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他注重城市环境的改善,加强城市绿化和基础设施维护,为市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1993年2月至3月,聂璧初曾任天津市委代理书记。1993年6月,他当选为天津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并担任党组书记。在市人大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重视地方立法工作。他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针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他对涉及民生的法律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推动依法治市进程,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04年11月,聂璧初离休。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依然心系祖国的建设和天津的发展,积极为各项事业建言献策。2018年4月20日,聂璧初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聂璧初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一生秉承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坚守初心,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