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济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河北石家庄市晋州市人物 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抗美援朝的铁血将领、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者 聂济峰,1914年6月出生于河北晋县(今河北石家庄市晋州市)。晋州这片燕赵大地,自古便传承着慷慨悲歌、忠义报国的精神,聂济峰从小深受这种地域文化的熏陶,在心中早早种下了爱国与抗争的种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10月,聂济峰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参加了河北晋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同年12月,他担任河北赵蔓栾晋游击中队副队长,带领游击队员们在敌占区展开灵活的游击作战,不断袭扰日军,破坏其交通线、通讯设施,给日军制造了诸多麻烦。1938年,聂济峰正式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时期,聂济峰在八路军第129师385旅独立二团政治处担任干事,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深入基层部队,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为部队的思想建设贡献力量。之后,他又先后在第129师轮训队、第385旅直属队担任特派员,负责部队的保卫工作,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他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有效保障了部队的安全与稳定。后来,他担任第385旅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行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战斗。在百团大战中,他所在部队承担了重要的作战任务,聂济峰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为战役的胜利付出了努力。在反“扫荡”作战中,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残酷的“三光”政策,他组织部队巧妙周旋,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地保卫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聂济峰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25旅政治部主任,豫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4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他参加了上党、邯郸、豫北、洛阳、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在上党战役中,他积极参与部队的战前动员和组织工作,激励战士们英勇作战,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在淮海战役这样规模宏大、战况惨烈的战役中,他所在部队承担了艰巨的作战任务,聂济峰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协调部队作战,鼓舞士气,为战役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渡江战役中,他组织部队奋勇渡江,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聂济峰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抗美援朝战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45师政治委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在第五次战役中,他带领45师官兵与敌军展开激烈交锋,在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下,灵活指挥部队,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阵地防御作战中,他组织部队构筑坚固防线,顽强抵御敌军的进攻,有效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而在上甘岭战役中,聂济峰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上甘岭战役,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近200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大规模军事攻势。聂济峰参与并指挥了这场残酷的战斗,在狭小的阵地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日夜坚守。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和疯狂进攻,他始终保持冷静,精心组织防御和反击,激励战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坚守阵地。在战斗中,45师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等著名战斗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聂济峰带领着45师全体官兵,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出来军威、国威,上甘岭战役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标志性战事。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聂济峰被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聂济峰继续为军队建设贡献力量。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15军副政治委员。1963年,他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1964年6月至1967年8月,他担任第1军政治委员,在新的岗位上,他致力于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军事训练,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1970年1月至1977年11月,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副政委(1975年8月起),1977年12月至1983年5月担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在军队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和政治工作干部。1983年5月,他担任军事学院顾问,继续为军队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个人荣誉方面,1955年9月,聂济峰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他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他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聂济峰不仅在战场上战功赫赫,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品德高尚、令人敬仰的人。他不求闻达,一生低调,淡泊名利。为上甘岭英烈立传,是他一生的夙愿。他生前珍藏着一本《中国地图册》,页眉和地图上用红蓝铅笔清楚标注了志愿军第15军54名英雄的名字和家乡,这份对战友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散文《一条大河波浪宽》,便是他带着这本地图册探访昔日战友,遥望长江有感而著,承载着他对战友的深深怀念,抒写了浓烈的爱国情怀。1984年,志愿军第15军45师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失踪”33年后,在四川岳池县被找到。聂济峰受领了老军长秦基伟提出的为柴云振写书的任务。他晚年曾言,自己这一生有两个“坑”还没有填好:一个是上甘岭大战的书,一个是战斗英雄柴云振的书。在病危弥留之际,他还在询问《上甘岭大战》的写作进展情况。他留下的15盘亲历上甘岭战役口述实录的磁带,经女儿聂昭华7年不懈努力,终于编撰成书,2018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年2月1日,聂济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军队建设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投身国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丰碑上,成为晋州人民乃至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