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廷俊[清] 广东河源市连平人物 连平自明末建置迄今不过386年,历史上最早的《连平州志》,由连平首任知州、贵州人牟应受于到任四年后组织人力调查创修(俗称“牟志”)。之后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连平知州兼和平知县、江西老表韩师愈初修州志(俗称“韩志”),可惜明末清初的牟志和韩志都已散佚。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连平州志》俗称“卢志”,由连平建州之后第29任知州卢廷俊组织编写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近代,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连平州知州潘森瑞请我们上坪的宗亲谢锡善编修过一本简略的《连平州乡土志》,后续照牛排会分享全文。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九年(1933-1940年),连平再有修志之议,但终未成书(一说是手稿送到省里之后找不到了)。近些年,连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1985着手编写并于2001年推出一本《连平县志》,之后又在2013年推出《连平县志(1979-2004) 》,这两部县志侧重于建国后的现代历史。 我们连平的古代史料是非常有限的。岭南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是官吏贬谪和犯人流放之所(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被贬到广东惠州、海南儋州),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人口稀疏,连平的现代居民多数是明清以后沿着中原→福建→江西→广东这条线路迁入的客家人的后裔,文物古迹也主要是明清以后的并且数量不多,所以除了牟志、乡土志以外恐怕只能从府志、族谱里找到一些零星的古代线索了。 欣慰的是,在从第351页起是连平州志)。1980年,广东省连平县档案馆图书馆对雍正《连平州志》进行抄写,推出一个油印本,共4册,其内容、排版与雍正原版大体一致,但油印手抄版《连平州志》的字体更清秀易读,只是文字略有错漏,你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能买到手抄版的复印本。为了方便家乡人探寻自己的古代历史文化,给这块“文化荒漠”增添一撮绿芽,照牛排觉得有必要把雍正《连平州志》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敲到电脑,并对一些生僻字词作些简单标注,变成网络上为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文字。 卢廷俊,字杰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雍正八年三月由河南邓州调到连平州任知州,朝廷下旨纂修通志,分令郡县成书以献。卢廷俊与乡绅共订,请贤达(比如连平进士何深、颜希圣)综辑考核,只用了两个月就搞定了。此志悉遵宪颁格式,仿照《广东通志》分类校辑,根据《牟志》,取材于《韩志》,因时增新,依类考证,以核实为主。黄士俊《鼎建州治碑记》、何深《连平形胜记》、颜希圣《何母颜孺人传》、佟国瑞《牟公祠堂记》具载艺文志,可供稽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