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团结与繁荣奉献了全部心血,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敬仰。 乌兰夫于 1906 年 12 月 23 日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蒙古族同胞同样遭受着封建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困苦不堪。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乌兰夫的意志,反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 1923 年夏天,乌兰夫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踏入北平蒙藏学校的大门。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结识了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等一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引导下,乌兰夫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参与创办革命刊物,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青年。同年 12 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自此踏上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征程。1925 年 9 月,乌兰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转变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10 月,他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的学习生活中,乌兰夫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1928 年初毕业后,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学翻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 1929 年 6 月,乌兰夫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斗争中。他参与组织中共西蒙工委,先后担任工委组织委员、书记,在绥远地区(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当时的绥远地区,白色恐怖笼罩,反动势力猖獗,革命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但乌兰夫毫不畏惧,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地下斗争,为革命事业在当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1 年,受王若飞指派,他兼做兵运和情报工作,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巧妙周旋,为党组织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为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3 年,他奔赴张家口,参加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积极支持冯玉祥的抗日爱国行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力量。1936 年 2 月,他参与策动百灵庙 “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 保安队举行抗日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日军利用蒙古族上层卖国分子西进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蒙古族同胞的抗日斗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乌兰夫率部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南部地区英勇阻击日军进犯,打响了蒙古族同胞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随后,他转战于陕北神木、府谷地区,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并奉命进驻伊克昭盟,堵截日伪军南渡黄河。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他积极组建武工队、宣传队,深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41 年,他调至延安,先后担任民族学院教育长、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延安期间,他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抗战胜利后民族地区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1942 年,他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1943 年起,他负责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的蒙古族工作,为加强党对蒙古族工作的领导、推动蒙古族地区的革命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乌兰夫肩负起领导内蒙古地区革命斗争的重任。他先后担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1945 年 10 月,他奉命解散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 “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并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团结各阶层进步人士,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任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内蒙古军政学院院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6 年 4 月,他领导召开了关于解决内蒙古东、西部自治运动统一问题的重要会议,使内蒙古出现了团结统一的新局面,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 年 5 月,在乌兰夫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他被选为主席,并担任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后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和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肃清了内蒙古地区的土匪和地方反动武装,解放了整个内蒙古地区,并派出部队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领导自治区军民积极开展政权、军队、经济和文化建设,对牧区的民主改革提出了符合其特点的政策,使牧区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内蒙古地区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工作领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1954 年起,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第二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自治区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在长期的民族工作中,他高度重视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近 20 年的工作中,他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特点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例如,在经济建设方面,他积极推动包头钢铁公司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内蒙古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亲自过问并积极推动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工学院、内蒙古建筑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创办,为内蒙古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1957 年 10 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综合大学 —— 内蒙古大学正式开学,这是内蒙古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文化大革命” 期间,乌兰夫遭受严重迫害,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1977 年,他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1983 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他不顾年老体弱,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主持起草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为完善和健全我国民族区域制度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1988 年 12 月 8 日,乌兰夫在北京病逝,享年 82 岁。乌兰夫同志的一生,是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执着追求的一生。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