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农[公元1917年-1988年] 广东省湛江市人物 李晓农(1917—1988年),别号曲李,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郊东海岛三盆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却未能阻挡他追求进步与光明的脚步,其一生充满了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壮丽篇章。 1939年7月,李晓农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理想拼搏的征程。同年9月,他凭借努力考入遂溪县立中学简师班。在校期间,他不仅勤奋学习,还担任了该校党支部书记,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组织进步活动,在校园里播撒下革命的火种。 1941年,李晓农肩负起更为重要的使命,前往纪家地区负责党的工作。在那里,他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大力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为后续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4年8月9日,李晓农参与了著名的遂溪老马村起义。此次起义意义重大,起义后成功组建了由共产党领导的遂溪人民抗日联防大队,李晓农出任联防大队第三中队指导员。同年10月,部队改编为雷州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他转任游击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到了1945年1月,李晓农担任抗日人民解放军第九独立大队政委,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为保卫家乡、抗击侵略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李晓农担任遂溪县军事小组书记。1947年春,中共南路党组织制定了打击国民党军雷州独立挺进支队少将司令、粤桂边区“剿匪”指挥兼遂溪县长戴朝恩的计划,李晓农负责具体实施。他精心策划,组织游击队员成功将戴朝恩击毙,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同年,李晓农担任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一团政委。11月4日,他参加了笔架岭战斗。在战斗中,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战友们紧密配合,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粤桂南“清剿”总指挥陈沛重点进攻遂溪的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革命形势的发展。 1948年2月上旬,李晓农与金耀烈奉命率部挺进十万大山。在长达28天的艰难征途中,部队面临着重重险阻,不仅要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跨越廉江、博白、灵山、合浦、钦州、防城等多个县境。然而,李晓农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带领部队顽强前行。之后,他们又奉命向十万大山北麓转移,在艰苦的环境中,游击于上思、思乐、明江一带。同年7月,上级党委决定成立山北地区委员会,李晓农担任副书记兼上思县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革命事业辛勤耕耘。 1949年8月,李晓农调任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政治部主任,为边纵队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为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省全境解放后,李晓农在军队建设方面继续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云南武定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后勤22分部政委、昆明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各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为军队的后勤保障和政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981年,李晓农光荣离休,定居广州。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李晓农的卓越贡献得到了高度认可,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共中央军委授予的解放勋章、独立勋章各一枚。 1988年8月,李晓农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1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到和平建设时期的默默奉献,李晓农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怀。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