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光恢[公元1909年-200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人物 汤光恢(1909年-2008年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江西永丰人,1925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8年3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虚岁100岁。 # 汤光恢:从热血青年到开国将领的传奇人生 汤光恢,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自幼年起,他便展现出聪慧机敏的特质,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在永丰县中学求学期间,汤光恢接触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这为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5年,汤光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迅速成长为永丰县中的激进青年代表。中学毕业后,他受聘于永丰城西汤家祠“濠上学校”担任教师。在此期间,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组织成立师生演讲团。汤光恢带领师生走上街头,向民众宣讲革命道理,还积极组织募捐活动,支持上海工人罢工斗争,为推动永丰县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汤光恢先后担任县学生联合会宣传股长、区农协委员会委员、县交通部长、军粮站长、区少共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后在红军队伍中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师侦察大队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与巡视员。他参与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搏;在东征山西等战役中,他积极投身战斗,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同时,他还跟随红军主力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漫长征途中,始终坚守革命信念,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抗日战争爆发后,汤光恢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为培养抗日人才贡献力量。后调任新四军,先后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法处副处长与处长、保卫部部长等职,在反“扫荡”斗争中,他积极组织力量,与敌人展开顽强对抗,有力地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汤光恢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政治委员。他参与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解放浙江临海、舟山等战斗。在这些战役战斗中,他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鼓舞士气,为部队作战提供有力保障,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汤光恢继续在军队和地方建设中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胶东军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东北军区公安军政委,为东北公安军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1957年8月,任黑龙江省军区第二政委;1958年,当选为第二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1961年8月,任江西省军区第二政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担任江西省军区顾问,即便如此,他仍心系部队建设,为推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言献策,继续发挥余热。
在学术与文学创作方面,1942年,汤光恢撰写了《关于锄奸政策的几个原则问题》《关于锄奸政策的几个具体问题》等文章,为当时的锄奸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他还创作诗词《忆昔思今》,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思考。
在荣誉方面,1949年7月,汤光恢被中央军委授予“红星三级”勋章;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30日,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些荣誉是对他一生为党和国家事业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2008年3月4日,汤光恢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从早期传播革命思想,到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国防和地方建设,他始终坚守初心,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