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宋任穷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任穷
宋任穷,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于和平建设的征程里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生动写照。
宋任穷于 1909 年 7 月 11 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宋任穷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这也在他心底早早埋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尽管家境贫寒,宋任穷却对知识充满渴望,努力争取到有限的学习机会,在学校中,他不仅刻苦钻研文化知识,还积极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为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6 年,对于宋任穷而言,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信仰,同年 12 月,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宋任穷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担任浏阳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区委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深入乡村,发动群众,为农民争取权益,传播革命火种,成为当地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他不辞辛劳地奔走于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主张,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对土豪劣绅等斗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革命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7 年 9 月,宋任穷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他毅然参加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艰苦的战斗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宋任穷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起义受挫后,他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干事、连党代表。在红军队伍里,宋任穷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工作才能,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向战士们宣传革命理想和信念,激发他们的战斗热情。他注重在基层士兵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为巩固和发展红军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宋任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意志。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30 年后,宋任穷在红军中的职务不断提升,先后担任红十二军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三十八师、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在这期间,他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 “围剿” 斗争,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带领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每一次战斗,宋任穷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英勇无畏激励着广大战士奋勇杀敌。在战斗间隙,他还积极组织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帮助根据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1934 年,宋任穷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同年 10 月,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宋任穷担任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宋任穷和干部团的战士们肩负起保卫中央军委的重任。在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激战土城、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等一系列激烈战斗中,宋任穷与陈赓同志率红军干部团浴血奋战,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多次成功掩护中央军委机关安全转移,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 年 5 月,他率部日夜兼程 160 里,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消灭驻守敌人,为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立下奇功,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实施。同年 6 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干部团先后改编成红军学校特科团、随营学校、红军学校,宋任穷继续担任政治委员,为培养红军干部队伍贡献力量。
红军到达陕北后,宋任穷先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军长。他与军长刘志丹同志密切配合,率部英勇作战,重创敌人,打通了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的联系,为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巩固的后方。然而,不幸的是,刘志丹同志在战斗中牺牲,宋任穷接过重担,继续带领部队为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而战斗。1936 年,宋任穷担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负责接待失散归来的西路军官兵。他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关心照顾这些历经磨难的战友,帮助他们重新融入部队,为保存革命力量作出了积极努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 年 3 月,他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在冀南地区,宋任穷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带领部队南征北战,摧毁敌伪组织,扩大武装力量。他参与指挥部队先后收复了广宗、平乡、永年、肥乡等 10 余座县城,给不可一世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信心。此后,他历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等职,全面担负起领导冀南区抗战的重任。在冀南抗战期间,宋任穷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积极贯彻一二九师首长提出的在平原建立 “人山” 的思想,广泛发动军民展开挖道沟、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有效地限制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 “百团大战” 中,他率部捣毁敌人正在修筑的德西铁路 (东段) 以及在冀南区修筑的公路,毙伤日伪军 1500 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宋任穷指挥部队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将进犯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逐出冀南,使冀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冀南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宋任穷率领机关干部深入群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极大地鼓舞了冀南抗日军民的士气。他领导的冀南地区瓦解敌伪军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和一二九师的表扬。1943 年后,宋任穷历任平原军区司令员、代理政委,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945 年 6 月,在党的七大上,宋任穷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八年抗战中,宋任穷作为冀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以卓越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冀南军民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中原局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等职。1949 年,他担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带领安徽人民积极组织数十万民工日夜赶送军粮,筹集渡江船只,为支援渡江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 4 月,他担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刘伯承同志进行接管工作,为稳定南京的社会秩序、恢复城市生产生活作出了努力。同年 6 月,为进军西南作准备,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议,宋任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团长,于 10 月率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经河南、湖南,挺进大西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担任二野四兵团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在云南工作期间,他与省委的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党中央针对云南实际提出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政策。他积极组织力量清除匪患,医治战争创伤,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宗教信仰,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使云南出现了党、政、军、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1952 年 7 月,宋任穷担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认真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 年,宋任穷调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他协助罗荣桓同志主持军委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在选调优秀干部建立和充实解放军各总部和军、兵种机关,组建各类军事院校,安排大批干部转业复员支援国家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干部管理法规,特别是在建立军衔制度和颁发勋章、奖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军干部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6 年 11 月,宋任穷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 (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成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大规模建设时期的主要领导者。他团结部党组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原子能事业发展方针和规划,组建原子能事业领导机构,选拔使用大批优秀干部、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为原子能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经常深入到地质队、矿山、建设工地和研究所,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全面推进了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坚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的方针,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重视建立中国自己的核科研基地和工业体系,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为中国核工业平稳有序地实现全面自力更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国防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 9 月,宋任穷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在东北局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以及对东北局 “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 的指示,率领东北三省省委,努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在全国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他注重调查研究,每年以大量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遍了东北三省一百多个县。他十分注重抓典型,善于运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他积极支持和推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积极推广大庆油田经验,努力支援 “三线” 建设。他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在他的领导下,东北三省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到 1965 年出现了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大革命” 中,宋任穷遭受林彪、“四人帮” 的残酷迫害。但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与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7 年 10 月,宋任穷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为恢复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积极努力。1978 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他以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为大批受迫害的干部恢复名誉,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80 年 2 月,宋任穷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1985 年 9 月、1987 年 11 月,宋任穷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仍然心系党和国家的发展,积极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挥着余热。
2005 年 1 月 8 日上午 9 时 50 分,宋任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96 岁。宋任穷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坚定信念、崇高品德、卓越才能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山东省委原书记
李大钊之子
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湖南省省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甘肃省委原书记
原安徽军区第一政委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人才协调工作小组原副组长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京剧荀派艺术家
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抗日英烈
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李大钊之子
开国上将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农业部部长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中共上海市市长
云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原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中国历史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