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于和平建设的征程里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生动写照。 宋任穷于 1909 年 7 月 11 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宋任穷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这也在他心底早早埋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尽管家境贫寒,宋任穷却对知识充满渴望,努力争取到有限的学习机会,在学校中,他不仅刻苦钻研文化知识,还积极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为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6 年,对于宋任穷而言,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信仰,同年 12 月,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宋任穷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担任浏阳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区委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深入乡村,发动群众,为农民争取权益,传播革命火种,成为当地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他不辞辛劳地奔走于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主张,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对土豪劣绅等斗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革命事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7 年 9 月,宋任穷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他毅然参加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艰苦的战斗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宋任穷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起义受挫后,他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干事、连党代表。在红军队伍里,宋任穷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工作才能,积极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向战士们宣传革命理想和信念,激发他们的战斗热情。他注重在基层士兵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力量,为巩固和发展红军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宋任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意志。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30 年后,宋任穷在红军中的职务不断提升,先后担任红十二军团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三十八师、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在这期间,他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 “围剿” 斗争,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带领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每一次战斗,宋任穷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英勇无畏激励着广大战士奋勇杀敌。在战斗间隙,他还积极组织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帮助根据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1934 年,宋任穷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同年 10 月,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宋任穷担任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宋任穷和干部团的战士们肩负起保卫中央军委的重任。在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激战土城、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等一系列激烈战斗中,宋任穷与陈赓同志率红军干部团浴血奋战,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多次成功掩护中央军委机关安全转移,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 年 5 月,他率部日夜兼程 160 里,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消灭驻守敌人,为红一方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立下奇功,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实施。同年 6 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干部团先后改编成红军学校特科团、随营学校、红军学校,宋任穷继续担任政治委员,为培养红军干部队伍贡献力量。 红军到达陕北后,宋任穷先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军长。他与军长刘志丹同志密切配合,率部英勇作战,重创敌人,打通了陕北苏区和神府苏区的联系,为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巩固的后方。然而,不幸的是,刘志丹同志在战斗中牺牲,宋任穷接过重担,继续带领部队为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而战斗。1936 年,宋任穷担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负责接待失散归来的西路军官兵。他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关心照顾这些历经磨难的战友,帮助他们重新融入部队,为保存革命力量作出了积极努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任穷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 年 3 月,他率骑兵团和一个独立支队奔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在冀南地区,宋任穷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带领部队南征北战,摧毁敌伪组织,扩大武装力量。他参与指挥部队先后收复了广宗、平乡、永年、肥乡等 10 余座县城,给不可一世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信心。此后,他历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等职,全面担负起领导冀南区抗战的重任。在冀南抗战期间,宋任穷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积极贯彻一二九师首长提出的在平原建立 “人山” 的思想,广泛发动军民展开挖道沟、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有效地限制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 “百团大战” 中,他率部捣毁敌人正在修筑的德西铁路 (东段) 以及在冀南区修筑的公路,毙伤日伪军 1500 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宋任穷指挥部队同他们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将进犯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逐出冀南,使冀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冀南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宋任穷率领机关干部深入群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极大地鼓舞了冀南抗日军民的士气。他领导的冀南地区瓦解敌伪军的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和一二九师的表扬。1943 年后,宋任穷历任平原军区司令员、代理政委,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945 年 6 月,在党的七大上,宋任穷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八年抗战中,宋任穷作为冀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以卓越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冀南军民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中原局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等职。1949 年,他担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带领安徽人民积极组织数十万民工日夜赶送军粮,筹集渡江船只,为支援渡江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 4 月,他担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刘伯承同志进行接管工作,为稳定南京的社会秩序、恢复城市生产生活作出了努力。同年 6 月,为进军西南作准备,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议,宋任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团长,于 10 月率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经河南、湖南,挺进大西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担任二野四兵团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在云南工作期间,他与省委的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党中央针对云南实际提出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政策。他积极组织力量清除匪患,医治战争创伤,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宗教信仰,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使云南出现了党、政、军、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1952 年 7 月,宋任穷担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认真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 年,宋任穷调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他协助罗荣桓同志主持军委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在选调优秀干部建立和充实解放军各总部和军、兵种机关,组建各类军事院校,安排大批干部转业复员支援国家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干部管理法规,特别是在建立军衔制度和颁发勋章、奖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军干部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6 年 11 月,宋任穷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 (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成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大规模建设时期的主要领导者。他团结部党组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原子能事业发展方针和规划,组建原子能事业领导机构,选拔使用大批优秀干部、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为原子能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经常深入到地质队、矿山、建设工地和研究所,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全面推进了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坚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的方针,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重视建立中国自己的核科研基地和工业体系,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为中国核工业平稳有序地实现全面自力更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国防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 9 月,宋任穷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在东北局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以及对东北局 “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 的指示,率领东北三省省委,努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在全国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他注重调查研究,每年以大量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遍了东北三省一百多个县。他十分注重抓典型,善于运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他积极支持和推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积极推广大庆油田经验,努力支援 “三线” 建设。他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在他的领导下,东北三省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到 1965 年出现了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化大革命” 中,宋任穷遭受林彪、“四人帮” 的残酷迫害。但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与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7 年 10 月,宋任穷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为恢复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积极努力。1978 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他以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为大批受迫害的干部恢复名誉,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80 年 2 月,宋任穷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1985 年 9 月、1987 年 11 月,宋任穷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仍然心系党和国家的发展,积极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挥着余热。 2005 年 1 月 8 日上午 9 时 50 分,宋任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96 岁。宋任穷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坚定信念、崇高品德、卓越才能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尊敬。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